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
课时编号 |
第1课时 |
课 题 |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
教学目标 |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
教学重点 |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
教学难点 |
1、科学精神的培养。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
教学方法 |
直观教学法 |
教学设计 |
组织教学:复习地图三要素 引入新课: 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让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 教师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教师总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 注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区别(平面、立体) 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 一、地球的形状:球体 证明 二、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赤道周长约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根据所学内容,出示讨论题: 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从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何感悟? 3、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列举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地理现象。 讨论、交流、回答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总结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要勤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 |
板书设计 |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对地球形状的证明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 |
作业布置 |
绘制地球示意图。注意一些必记数字 |
教学反思 |
|
教 学 设 计
顺昌岚下中学 张曙光
课时编号 |
第二课时 |
||||||||||||||||||||||||||||||||||||||||
课 题 |
第一节 认识地球 |
||||||||||||||||||||||||||||||||||||||||
教学目标 |
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
||||||||||||||||||||||||||||||||||||||||
教学重点 |
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
||||||||||||||||||||||||||||||||||||||||
教学难点 |
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半球的划分 |
||||||||||||||||||||||||||||||||||||||||
教学设计 |
总结作业情况,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地球的真实形状描述: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地轴、两极 导入新课: 地球的真实形状由于很不规则,在日常运用时往往比较麻烦,因而人们常把它化简成为理想化的正球体模型。我们用的地球仪就是这样的。 一、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思考: 展示并转动地球仪,分组交流认识地球仪。 认识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了解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地轴是一个假象轴。 演示地球自转 介绍以右手指示地球仪转动方向: 面向赤道(上北下南)自西向东转动,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出示经线和纬线的表格 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随学生的讨论逐渐显示答案(表格见板书设计) 达标反馈 指导学生上黑板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注意它们的特点 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可小组合作完成,以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注意观察,多看地球仪,认识和领会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等这些基本点及线的重要性,辨认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辨别东经和西经的区别。 |
||||||||||||||||||||||||||||||||||||||||
板书设计 |
|
||||||||||||||||||||||||||||||||||||||||
|
|||||||||||||||||||||||||||||||||||||||||
作业布置 |
|||||||||||||||||||||||||||||||||||||||||
|
|
||||||||||||||||||||||||||||||||||||||||
教学反思 |
|
课时编号 |
第3号 |
课 题 |
第一节 认识地球 |
教学目标 |
熟练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找出已知点的方位,或根据方位确定未知点。通过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基本构造的认识。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兴趣 |
教学重点 |
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
教学难点 |
经纬网定位,读图能力的培养。 |
教学设计 |
复习导入 在黑板上绘制经纬网图,复习经纬线知识巩固上节已学知识 用经纬网定位 举例说明,经纬网可以确定位置,它对军事、航海、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认识经纬网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说清南北纬、东西经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出大错。 师生互动 给出经纬度,让学生找位置;给出位置,说出经纬度。并可综合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方向等内容综合练习,以达到学生熟悉这部分内容 |
板书设计 |
利用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确定位置 小地球仪的制作 |
作业布置 |
用小乒乓球制作地球仪,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
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