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09-15 21:36:51

课时编号

1课时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

1、科学精神的培养。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教学设计

组织教学:复习地图三要素

引入新课:

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让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

教师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教师总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

注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区别(平面、立体)

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

一、地球的形状:球体   证明

二、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

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根据所学内容,出示讨论题:

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从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何感悟?

3、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列举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地理现象。

讨论、交流、回答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总结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要勤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

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对地球形状的证明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作业布置

 绘制地球示意图。注意一些必记数字

教学反思

 

 

 

 

 

 

 

 

 

 

 

 

 

 

 

 

 

     

顺昌岚下中学   张曙光

课时编号

第二课时

   

第一节  认识地球

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教学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

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半球的划分

教学设计

总结作业情况,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地球的真实形状描述: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地轴、两极

导入新课:

地球的真实形状由于很不规则,在日常运用时往往比较麻烦,因而人们常把它化简成为理想化的正球体模型。我们用的地球仪就是这样的。

一、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思考:

展示并转动地球仪,分组交流认识地球仪。

认识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了解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地轴是一个假象轴。

演示地球自转

介绍以右手指示地球仪转动方向: 面向赤道(上北下南)自西向东转动,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出示经线和纬线的表格

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随学生的讨论逐渐显示答案(表格见板书设计)

达标反馈

指导学生上黑板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注意它们的特点

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可小组合作完成,以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注意观察,多看地球仪,认识和领会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等这些基本点及线的重要性,辨认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辨别东经和西经的区别。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轴是假象轴

2)、南极S,北极N

3)、纬线和经线

 

经线

纬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形状

半圆

长度

一样长

赤道最长,南北极最短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特殊线

0度经线、180度、西经20度和东经160

赤道、南北回归线、极圈

南北纬30度、南北纬60

分布规律

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数值越来越大,0度经线以西为西经,数值越来越大并在180度东西经重合。

赤道纬度是0度,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数值逐渐增大,到南北极点为90

半球划分

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度数变化

往东往西分别越来越大最大180

 

往北往南分别越来越大最大90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课时编号

3

   

第一节  认识地球

教学目标

熟练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找出已知点的方位,或根据方位确定未知点。通过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基本构造的认识。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经纬网定位,读图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在黑板上绘制经纬网图,复习经纬线知识巩固上节已学知识

用经纬网定位

举例说明,经纬网可以确定位置,它对军事、航海、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认识经纬网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说清南北纬、东西经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出大错。

师生互动

给出经纬度,让学生找位置;给出位置,说出经纬度。并可综合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方向等内容综合练习,以达到学生熟悉这部分内容

板书设计

利用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确定位置

小地球仪的制作

作业布置

用小乒乓球制作地球仪,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