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5-24 12:38:02

《南亚》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⑴学会分析图2-13、图2-14和图2-15,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⑵了解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⑶了解南亚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⑷了解南亚的工业发展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业的发展概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    教育目标: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以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图2-13、图2-14和图2-15,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以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图2-13、图2-14和图2-15,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

请同学说说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         导入新课:

从《西游记》中我们看到唐僧取经的天竺气候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回答。

三、         讲述新课:

㈣气候特征

指导学生熟悉解题思路。从纬度位置入手,探讨南亚地区可能的气候类型。

分析书43页图2-13印度北部城市安拉阿巴德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 指导学生按照(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温差、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差异)的方法分析气候统计图。

根据地图册第8页观察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

利用书44页的活动分析南亚地区雨季降水多的原因(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吹向陆地,给南亚陆地带来充足的水分;以及雨季时东北部和西南沿海地区降水特别多的原因——分别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西高止山脉的迎风坡,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地形雨特别多。

通过板书及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板书总结。

1.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西北部有少量热带沙漠气候,南部有少量热带草原气候。

2.一年分三季 

湿季——雨季6~10月份  西南季风  

干季——凉季11月~次年2月  东北季风        热季3~5月份

简单介绍南亚的农作物及分布:简单介绍农作物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水稻——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西部和印度半岛西部沿海地区

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带

黄麻——恒河下游地区

棉花——德干高原西部

以“玄奘取经”和“印度的牛”以及蛇为切入点,吸引学生提高兴趣

⑸宗教与社会(各宗教在南亚的主要分布国家以学生自学的形式独立解决问题。)

1.   南亚是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之一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人口超过一亿

利用新闻(如火车出轨事件、沉船事件等)使学生理解南亚的人口密度较大,人口素质一般,科技水平欠发达,安全隐患较多。回忆上学期所学的知识,分别列出世界人口前10位的国家

2.南亚8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其中印度最发达  电脑软件占据重要地位

3.南亚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

佛教——斯里兰卡、锡金、不丹

印度教——印度、尼泊尔

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 

四、         作业:目标检测上的题目

教学后记:本节课通过对亚洲南亚的学习,主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分析一个地区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自己进行总结的能力。课堂上,应该多让学生思考、讲。多加练习。………………………………【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