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2) 中图版必修2 高一地理word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12-08 09:29:09

4-1  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教学目的】

1.了解地形、气候、水和矿产等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2.了解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线路走向、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等方面的影响。

3.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认识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并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难点】在客观现实发展的结果下,如何理解自然条件对城市和交通发展的影响。

【课时安排】3-4课时

【案例设计】

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交代背景知识:投影展示聚落概念和聚落地理的发展情况(指导阅读)

1.地形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投影展示中国地形图

问题:

(1)请学生指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的基本分布(在学生指示位置正确后显示三级阶梯的界线);

(2)继续找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城市名称并在图上指示出大致的位置;(教师予以协助)

(3)描述我国城市分布特点。(东部平原多,西部高原山地多)

投影巴西地形和城市指出和我国城市分部的不同。

在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城市的分布有着不同的表现。

让学生概括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不同的地形条件分别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同的影响

问题拓展:

分布在高原、山区的城市有什么特点?自然条件是如何限制城市发展的?

2.水对城市的影响

过渡:

地形条件是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土地条件,那么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通常还必须满足什么样的自然条件呢?(水分、热量条件)从中国和巴西的城市分布对比中也可以看出,在土地条件满足后还必须考虑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充足的水源、适合的温度和热量条件。

例举历史悠久而古老的城市都沿河流建设和发展:

开罗——尼罗河    巴黎——塞纳河  伦敦——泰晤士河   巴格达——底格里斯河

中国的古都城  西安、咸阳——渭河   洛阳、开封——黄河   北京——永定河    

南京——长江         杭州——富春江       成都——岷江   

广州——珠江

问题:

(1)河流除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外,临水设城还有什么方便的优势呢?

因此在我国古代有“南船北马”的说法,尤其在人类技术不够发达的古代,水运是人类的重要运输方式,我国南方城市绝大多数都有河流流经,沿京杭大运河还有一些著名的古城如山东的济宁、德州和江苏的扬州、无锡在古代都是依托运河繁荣发展的,随现代铁路的出现运河的作用退居其次,这些的城市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读长江水系图,找到沿岸你熟悉的城市。

投影典型城市地图,简要分析河流沿岸城市发展的情况

过渡:

投影亚马孙平原和刚果盆地两大地形单元,分析城市少的原因

3.气候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问题:

有了优越的地形条件和水源条件为什么却少有城市分布呢?

气候条件也是影响城市建立和发展的重要自然因素。表现在温度和降水

读图4-1-7世界特大城市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温度适于人类生活

世界上主要的城市都在中低纬度地带,特别是气候比较湿润的沿海地区。而那些寒冷、干燥、湿热的气候条件不利于人类生活,人口少,城市少,南极大陆至今没有人类定居。

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对城市工业的分布也存在着很大的影响。

4.矿产资源对城市的影响

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著名的矿业城市:大庆、攀枝花

现代城市有很多都是以矿产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是现代城市的主要类型之一。

但是矿业城市的发展往往受到矿产资源储量和开发程度的限制,所以在规划矿业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时一定要综合研究矿产资源的蕴藏量、开采水平和速度。尤其在矿产资源开采的后期,要研究这些城市的转型和持续发展。

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请学生说出知道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海运、河运等

1.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发展水运必须满足沿海或临河的自然条件

问题:

试比较深圳东部盐田港和深圳西部赤湾港在自然条件上的差异。

(提示:从水深、水域是否开阔、附近泥沙移动情况等方面比较)

阅读“南船北马”

2.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路走向的影响

陆地运输受自然条件影响比较大。首先运输的基本走向一般是根据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分布情况来确定的;其次地形的起伏变化,不同的地形单元(平原、丘陵、山地等)对公路、铁路的走向影响最大;在不同的地形单元上,修建相同技术标准的铁路或公路,其线路的弯曲程度、施工难度、工程造价和总长度都会有很大的差异。

投影盘山公路的的景观资料照片

3.自然条件对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比较中国地形图、中国人口分布图、中国主要城市分布图和中国铁路。

通过比较看出自然条件直接影响着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从而使交通线路的密度有着极大的差异;在适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地形单元和地形部位,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人们交往密切,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也多,交通线网密集;反之交通线分布稀疏。

【小结】

      本节主要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自然环境条件对人类居住地的影响,我们了解了地形、水、气候和矿产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造成的影响。另一个就是自然环境条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特别是对陆地交通运输线路及交通线网密度的影响是很明显的。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的一切生产和生活活动都离不开自然环境。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