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的塑造(2)(新课标)【地理】高三自然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十四
第九讲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课时
四、内力作用的足迹与山岳的形成
1.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及划分
地球的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被——些断裂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大的板块又可分为若干个小的板块。
(2)板块运动及地壳活动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
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板块相对移动 |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
举例 |
边界类型 |
|
张裂 |
形成裂谷或海洋 |
东非大裂谷、红海、 大西洋 |
生长边界 |
|
相 撞 |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
喜马拉雅山系、青藏高原 |
消亡边界 |
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
海沟、岛屿、海岸山脉 |
亚洲东部岛弧、马里亚纳海沟 |
消亡边界 |
2.地质构造
概念: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岩层的弯曲变形,叫褶皱,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叫断层。
(1)常见的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类型 |
形态特征(岩层新老关系) |
地貌 |
|||
未侵蚀 |
侵蚀后 |
褶皱常形成高大山脉 |
|||
褶皱 |
背 斜 |
岩层向上拱起(中心老,两翼新) |
山岭 |
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
|
向 斜 |
岩层向下弯曲(中心新,两翼老) |
谷地 |
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 |
||
断层 |
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错动、位移 |
断块山,裂谷或海洋 |
①山岳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其形成和发展与内力作用有关。
②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褶皱山。
③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
④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地质构造与地形的区别。………………………………【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