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专题 高考地理复习教学案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专题训练
第一卷 选择题(共60分)
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回答1~3题: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3.东北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
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宜农荒地多
C.土壤肥沃 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作的地形剖面组图”,读图回答4~6题。
4.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
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5.①山脉南北绵延约( )
A. 200千米 B. 700千米
C. 400千米 D. 1400千米
6.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
4.B 结合经纬度、山脉的组合和走向、山脉剖面的海拔和地势的起伏可知图为东北地区,①为大兴安岭②为小兴安岭③为长白山,中为东北平原,①的西侧为内蒙古高原。
5.B 由图中可读出①山脉大致跨 6个纬度,而一个纬度的距离约为
6.A 读图可知⑤地区为东北松嫩平原,属于中温带,因此应选适宜在中温带生长的农作物。
7.制约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A. 降水 B. 温度
C. 地形 D. 光照
8.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
A.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B. 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C.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D. 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
7.A 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农业生产随着降雨量的变化而波动,在降水量较多,持续时间较长的地段,种植业占优势;反之,农田退化成干旱的草原,变为牧业用地。
8.B 南方农牧交错地带分布在南北狭长的横断山区,不是纬度差异造成的。
(2008年江苏卷)图3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9-10题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