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第十册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8-21 17:01:18

综合实践第十册教案 

 

空气与生活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感受,体验空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2)通过经历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体会运用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对压缩空气运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调查活动,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技术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

3)使学生知道空气是所有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保护空气、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保护环境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空气是我们维持生命的必需条件。

2)教学难点: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课前准备:

1)教师为学生每人印制一张心跳次数记录表,一张压缩空气调查记录表和挂钟。

2)课前组织学生收集关于人、动物、植物和空气关系的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前面我们研究了空气的哪些特点?

2师问:我们还会发现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密切关系?

3师述:课前我们进行了调查,收集了一些有关空气的资料,我们发现空气不仅和我们的生活有关,和动物、植物也有密切关系。

4师:今天我们来讨论空气和我们的人类、动物、植物有哪些关系?

二、我们离不开空气

1、游戏:

1)用手放在鼻前感受呼吸。

2)测定我们每分钟呼吸多少次?

3)向上纵跳20次后立刻测定自己一分钟呼吸多少次?

4)两次测定,你有什么新发现?这说明了什么?

 2、游戏:

1)憋气比赛,提醒注意安全。

2)谈谈比赛时的感受。这说明了什么?

 3、讨论:我们没有空气能活下去吗?

4、推测:潜水员在水中为什么要带上氧气瓶?

5、人离不开空气,那么空气还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三、收集资料,讨论动物、植物、人类和空气的关系

1、师问:漫画告诉我们什么?

2、讨论:

1)在自然界里,我们和动物、植物是什么关系?

2)我们和动物、植物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才能生活得好?

3)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怎样呼吸空气的?

3、讨论:

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怎样呼吸空气的?

 4、讨论:

植物、昆虫、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怎样呼吸空气的?

 5、讨论:

   人们在哪些方面利用压缩空气?

四、 举办展览

组织举办展览会

学生收集有关图片、事例和实物进行展览

五、延伸活动

1你学了本单元后,知道了空气的哪些方面的知识?是怎样知道这些知识的?

2通过收集资料,阅读课文中的材料,我们又想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空气与生活

 

每 分 钟 呼 吸 次 数

平 静 时

35   30   36   28   34   27   29

运 动 后

68   64   60   70   67   65   74

 

教学反思:

 

 

 

 

空气污染状况调查

活动目的

1)认识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重要性及污染后的空气所带来危害。

2)了解生产、生活中哪些物质的排放会导致空气污染。

3)如何有效的防治空气污染。

4)能利用信息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空气污染与防治的资料,并在网络平台上展示交流。

5)通过协作学习,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6)通过对空气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促使学生尽自已所能去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的质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空气的主要污染物质及主要来源

难点: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课前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成五个调查组:

1)空气污染与环境调查组

2)空气污染与健康调查组

3)空气污染状况调查组

4)空气污染物及污染源调查组

5)空气污染治理情况调查组

分别搜集有关空气方面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播放录像片段:几种主要的空气污染源。

2、引入:看完片段后,同学们对影片中表现出的空气污染情况谈谈自已的感受。

二、自主学习搜集信息

教师出示学习内容:   

1、空气污染与环境     

2、空气污染与健康

3、全国和全球空气质量状况  

4、空气污染物及污染源

5、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也就是课前布置的5个任务)

123知识点直接让学习小组的代表做总结性陈述。

三、交流信息知识迁移

引导讨论:空气污染源是本节课的重点,空气污染物和污染源有哪些呢?通过刚才各小组的同学对所要学习知识进行收集和整理,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大家互相交流一下。如有问题,请咨询有关问题的调查组的同学。

教师可以积极主动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讨论。

学生充分讨论后,让空气污染源小组做总结发言。

四、学以致用,巩固认识

引导讨论: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任由空气污染严重的发展下去吗?怎么办?

引导讨论: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已如何去建立一个美好的家园?

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态度、合作学习的技巧进行点评。

 

 

板书设计:

1.              空气污染与环境

2.              空气污染与健康

3.              空气污染状况

4.              空气污染物及污染源

空气污染治理措施

 

 

教学反思:

 

 

假如我是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

3、通过参与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思想感情,并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谈话引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职业。

2、说说你最熟悉的老师。

3、老师归纳得出:职业名称、社会作用、职业要求、。

二、猜一猜

1、小组合作填表格(每组两份)。

职业名称

社会作用

职业要求

与职业有关的特征

 

 

 

 

 

 

 

 

2、上交,随机抽取,小组竞猜。

3、老师说出一种职业,假如你正从事这种职业,请用形体动作表示,看哪个小组模仿得最好。集体评论。

三、演一演

1、再过20年,同学们将是建设社会的主力军,说主产你理想中的职业是什么?

2、让我们乘上时光列车,到2020年去把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吧,出发!

3、演出20年以后的自己,并介绍那个时候与现在的同一职业有何区别。

四、想一想

1、到2020年,哪些职业会消失?如果现在我们的社会没有这些职业会怎么样?2020年又会新增哪些职业?

2、假如你要竞选班干部,请回去准备竞选演讲稿。

 

 

假如一个人在家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个人在家该怎样科学地安排一天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生活的意识。

2、通过活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独立生存能力及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探究、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克服依赖性,提高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独立生存能力及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揭题,明确活动内容。

二、联系实际说一说。

1、指名说,集体评议,他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

2、看学材上的插图,说说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会产生什么后果?

三、“小鬼当家”大挑战。

1、方案设计。

假如你一个人在家,你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小组合作制订方案。

我的安排

 

上午

 

下午

 

晚上

 

 

交流评出最佳方案,对不完善的方案集体出主意帮助改进。

2、非常任务

教师出示一些突发事件,小组在限定的时间内商量出对策。

小组汇报,面对突发事件准备如何应付。

其他小组补充,方法越多越好。

三、小结。

训练学生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通过探究、交流,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培养书面评议表述能力;克服依赖性,提高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训练发散性思维。

四、活动延伸。

设想一下假如你一个人去旅游或一个人去购物,考虑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五、总结。

 

 

分辨鸡蛋

 

活动目的:

1、通过分辨鸡蛋的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勇于探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勇于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出示一生一熟两个鸡蛋,要求学生在不打破鸡蛋的情况下加以分辨。

揭题:分辨鸡蛋

二、解剖鸡蛋

分辨后的鸡蛋让学生进行解剖,同时检验分辨的正确性。

解剖分两步:用刀切开熟鸡蛋,打开生鸡蛋。

三、分辨鸡蛋的好和坏、能否孵出小鸡、新鲜不新鲜、咸和淡。

1、学生汇报自己的设计方案。

2、学生演示自己的分辨方案。

3、集体汇报,教师小结分辨鸡蛋的方法。

四、鸡蛋和建筑的关系。

1、让学生试一试能否把鸡蛋捏碎。

2、小组讨论:为什么不能把鸡蛋捏碎?

3、教师出示一球形或拱形的建筑物图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建筑为什么要设计成这个样子?”

4、集体汇报,教师小结:这些球形和拱形的建筑物可以像鸡蛋一样把它所承受的力分散开,因而比其他的建筑更牢固。

五、活动自我评价。谈谈自己的收获。

六、活动延伸、讨论: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鸡蛋是怎样变成小鸡的?

学生通过讨论,并结合课外查阅、咨询等,了解鸡蛋孵出小鸡的整个过程。

 

瓶子鸡蛋

 

活动目的:

1、通过学生自行探究瓶子“吃”鸡蛋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高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2、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探究大气压力的好奇心和兴趣,了解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大气压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习惯。

3、通过小组学习,掌握一定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在与他人共同学习、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探究情景,提出研究主题

目的:通过悬念的设置,使孩子们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到对瓶子“吃”鸡蛋的探究上来。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已经“吃”进鸡蛋的瓶子。问:你们有什么问题和想法吗?

2 学生全班交流自己的问题和想法。

3、教师提出:我们怎样才能让瓶子把比瓶口大的熟鸡蛋“吃”进去?

(二)小组合作探究瓶子“吃”的方法及原因、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悟生活中大气压的存在

活动一、小组合作探究让瓶子“吃”进鸡蛋

1、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设想的基础上讨论:怎样让瓶子把比瓶口大的熟鸡蛋“吃”进去?

2、学生自行设计研究活动方案。

3、在学生自行设计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启发,并出示相关器材,学生实施自己设计的活动方案、做好实验观察记录。各小组可能的活动方案有:

a:用酒精灯给集气瓶加热,然后集气瓶“吃”进鸡蛋;

b:点燃废纸条放进集气瓶,然后集气瓶“吃”进鸡蛋;

c :把开水倒入集气瓶再倒出,然后集气瓶“吃”进鸡蛋;

d:把鸡蛋硬塞进集气瓶(个别小的鸡蛋也能塞进去);

……

不管孩子们用什么样的方法让瓶子“吃”进鸡蛋,教师都予以肯定。

4 什么力量在帮助瓶子“吃”鸡蛋?

1)思考、讨论:是什么力量在帮助瓶子“吃”鸡蛋?

2)集体汇报,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推断。

3)小结:是大气压力在帮助瓶子“吃”鸡蛋。

活动二、通过游戏、实验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悟大气压力的存在

1、教师出示有吸盘的玩具弓箭,问:哪个小朋友会玩?学生玩玩具弓箭。

 2、教师脱下外套,找不到挂外套的地方,拿出吸盘挂物钩把外套挂在教室的玻璃窗上。问学生是否愿意用吸盘挂物钩挂东西?学生随意用吸盘挂物钩在教室内某个地方挂自己的衣帽等物品。

3、小组活动,进一步了解大气压力。

在杯子里装满水并用塑料垫板盖在杯口上,把杯子倒过来,松开手,看垫板会不会掉下来?思考为什么?

4、演示实验,在废的装油漆用的铁皮桶内装入约50毫升水,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桶内水完全沸腾,盖紧桶盖,把冷水淋在桶上,由于桶内水蒸气冷却体积缩小,大气压力把油漆桶压扁。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大气压力的了解。

活动三、讨论研究生活中大气压力的存在和作用

1、教师提出:生活中还能在哪里用到大气压力?

2、小组讨论:生活中我们用大气压力的情况,填写研究报告。

3、小组汇报、交流,补充各自的研究和发现。

教师进一步指出:在生活中,像钢笔吸墨水,中医上的拔火罐,用吸管吸饮料等,都是大气压力在起作用。

  四、活动总结、延伸。

  1、学生自评(口头或书面)反映本次活动各个方面的收获。如“我学会了什么”“我掌握了什么方法”“我的学习活动有什么收获”……

  2、学生思考:能否让瓶子把“吃”进去的鸡蛋再“吐”出来?

  3、自行设计实践方案,并要求在课外和家长一起让瓶子“吃”进鸡蛋,再来验证自己设计的方案能否让瓶子“吐”出鸡蛋。

零用钱调查

 

教学时间:

1、通过调查使学生了解到零用钱来之不易,从而增强学生合理使用零用钱的意识,了解该怎样合理使用零用钱。

2、在活动中,加强对学生使用零用钱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节约用钱、合理用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合理使用零用钱的意识,了解该怎样合理使用零用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调查

1、小组先交流,有了零用钱你怎么用?

2、集体交流。

二、评议悟理

小组讨论:零用钱的使用方案,推荐几种合理使用零用钱的方案。

三、情境启发

学生说说父母的工作,引导他们感受劳动的艰辛。

四、导行强化

评论同学使用零用钱的合理性,强化合理使用零用钱的意识。

五、活动延伸

了解家庭消费的情况。

 

买东西的学问

 

活动目的:

1.了解买东西的基本常识,知道消费者的权利,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买东西的实践能力。

3.通过“做文明顾客”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不乱花钱和尊重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买东西要注意物美价廉

教学难点:

识别商品真假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一些带注册商标的商品包装。

2.教师准备一些学生熟悉的注册商标标记。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自己都买过东西吗?说一说你们都买过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生略)看来同学们都买过东西,可是,你们发现没有,你们买的东西都是一些价钱便宜的东西,那么,为什么家长不让我们买贵重的东西呢?(怕上当,不会看质量……)要想不上当,就应当懂得一些买东西的学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买东西的学问》。

二、学习新课

1.买东西要注意物美价廉

1)比价格

人人都希望能买到质量好,价格便宜的商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同学们自学课文第一部分,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自学,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师总:刚才,每个小组都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买东西的常识。

出示插图

让学生比较这两幅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从图中看这两幅图中的大地牌足球品牌、规格、产地是一样的,但同是大地牌足球,两个商场标出的价格不一样,向阳商场是56元,而狮城商场是51元,俗话说“货比三家不上当”,我们选择商品时,要多走几个商店,对价格进行比较,选择合适的价格进行购买。(板书:比价格)

2)看质量

买东西不但要比价格,更重要的是看商品的质量。(板书:看质量)

讨论:怎样看商品的质量?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同学们刚才谈了买日用品、水果、蔬菜、衣服等时怎样看质量,我们在买东西时只有做到比价格,看质量,买来的商品才会物美价廉。(板书:物美价廉)

买商品除了,比价格,看质量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和售货员讨价还价,比如,一件衣服售货员要20元,你就说18元行吗?售货员认为你给的价格合适,她也会卖给你。

出示课本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小男孩在干什么?妈妈的表情说明了什么?

③小男孩的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

④小男孩说:“我就要名牌鞋。”,他在想什么?

⑤妈妈不给他买名牌鞋的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名牌商品质量好,但价格较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切不可盲目攀比,更不能随大流,凑热闹地买名牌,我们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今年买的鞋,明年就小了,不能穿了,花很高的价钱买名牌鞋很不划算,买东西也要讲求实用。

2.识别商品的真假

同学们,你们买东西时有没有上当的时候?我们花了很多的钱,买来的却是假的商品,你们会怎么想?(生气)所以,我们买商品时还应该学会识别商品的真假。(板书:识别商品真假)

让学生自学课文。

找出:怎样识别商品真假?

提出:自学中不懂的问题。

教师讲解:商标:是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业者用来区别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和经销的某一商品的质量、规格和特征所使用的标志。商标一般有文字、图形或其组合。注册商标是指向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教师结合学生熟悉的注册商标进行讲解。

活动: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一些商品的包装,下面同学们拿出来,看一看商品包装上有什么内容,是否有不合格的或假冒伪劣的商品。

生:活动。

汇报活动情况。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和活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别商品真假的方法,识别商品真假的方法很多,今后,你们要在实践中去积累。

3、消费者的权利

当我们不慎买到假的商品时,应该怎么办?(退货)

同桌互相讨论:

为什么小玲妈妈去退货,售货员没有退给她呢?(没开发票)

这件事告诉我们买商品时还应该注意什么?(开发票)

如果拿发票去退货,售货员还不退,怎么办?(去消费者协会告她)

让学生讲解两幅图的图意

小结:图中两个小朋友做得非常好,他们在买东西时,都知道让营业员开发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今后,我们在买东西时也要做到这一点。

4、做文明顾客

商店的工作人员,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从早到晚,一直在辛勤的工作着,顾客要尊重他们的劳动, 在购买东西时,要做一个文明顾客。(板书:做文明顾客)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实际讨论:怎样才能做一个文明顾客?

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在买东西时,说话要文明礼貌;挑选商品时,要注意轻拿轻放;发现营业员多付了商品或多找了钱,应及时退回。文明购物是每个顾客应有的品质。

活动:找两个学生当售货员,两个同学当顾客,模拟买东西,其他同学当裁判。

师总结:同学们刚才表演得都很好,看来你们已经学到了很多买东西的学问,星期天,同学们可以选择一种要买的商品,把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多走几家商店比比价格,看一看质量,选择自己想买的商品。

 

静电在我们身边

 

活动目的:

1、通过对存在于我们身边的静电现象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在系列活动中,感知和探究静电的产生及静电的基本性质。

3、在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体验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知和探究静电的产生及静电的基本性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在刚洗完吹干头发后,用塑料梳子梳头,有时会听到头发中有轻微的爆裂声,并看到头发竖起来;晚上,假如在关灯后脱衣睡觉,有时会看到星星点点的火花,并伴有轻轻的“劈啪”声,甚至产生受电击的感觉。

你们还有没有类似的生活经验呢?举例说说。

你们是否想过这是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将通过活动来提示这些现象的秘密。

二、活动过程

1、认识物体经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2、找一找生活中产生静电的现象。

生活中这样的静电现象还有许多,你能按图说说并再找出几种这样的现象来吗?

学生说说图中所示的静电现象。

学生再列举一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3、动手做一做,看看静电有什么性质。

按图所示,把带电的橡胶棒和玻璃棒互相接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根据上述动手研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动手玩玩静电的魔术――不发生接触,试着把放在墨水瓶上的吸管转动起来。

4、根据你所发现的静电性质,选择材料,设计一个静电玩具,玩一玩。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构思,选择材料。

交流构思,教师指导,完善方案。

小组内协作制作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5、静电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活动,我们认识了静电和静电的基本特征,你知道人们利用静电的基本特征,可以做些什么工作?

学生讨论、举例。

三、活动评价。

四、活动延伸。

以组为单位,开展玩具的展示、介绍,并玩一玩的游戏活动。

   

安全用电

 

活动目的:

1、了解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了解触电事故的发生,了解安全用电的原则。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4、会查阅资料及其它信息资源,搜集和整理安全用电的相关资料。

5、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课前准备:

搜集和整理有关安全用电方面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可提示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准备,一则使材料更加充实,二则可以促使家长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来,与孩子一起交流,一起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学生也可以根据教科书的提示自主搜集。

准备材料:

教师也应准备一些与安全用电有关的资料,包括生活中的一些用电安全隐患及造成的危害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星期天你们在家里都干什么呢?

有一位同学叫小明,我们来看看他星期天都干了些什么?

出示四幅图(图1小明在电线下放风筝,图2小明在电线上晾衣服,图3小明湿着手插插座,图4小明自己乱接电线)

同学们讨论:

1.小明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说一说电可以给人类带来那些危害?

小组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讨论,汇报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投影或放视频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补充,由于人是导体,所以不正确地用电,会导致人触电,轻者可以使人受伤或伤残,重者可以使人死亡,因此,我们要知道安全用电,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安全用电。板书:安全用电。

二、学习新课

1、谈话:我们在生活中应怎样安全用电呢?

2、教师提问:

1)在擦灯泡时应注意什么?

关电源  用干布擦)

2)在拔插座时,手能碰到插座的金属部分吗?

(不  能)

3)遇到家用电器着火应怎么办?

(先切断电源 。 在灭火.)

4)电源开关外壳和电线绝缘有破损时,应怎么办?

(让大人或电工修好,自己不能乱动。)

5)用电淋浴器洗澡时,应注意什么?

(一定要切断电源)

6)雷雨天时,能否在树下、电线杆下避雨。

(不能,以防触电。)

7)发现家用电器损环,能否自己随便拆卸。

(不能,应找专业人员修理)

8)人触电以后,用什么方法救助。

(用木棍。 关电源)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展开讨论。

提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电器说明书了解更多的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适当的补充。

谈话:通过刚才的交流,请大家讨论,制定安全用电小常识。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

汇报,教师补充。

3.评价:

谈话:在本节课,你感到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对自己的设计和表现还满意吗?请把自己的评价填在 “星级评价表” 中。

学生填写“星级评价表”。

4.拓展:请同学们课下做个安全用电宣传员吧!把你所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和邻居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听或者设计一张宣传画,贴到小区的壁报栏里。

 

动物怎样保护自己

 

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对动物的研究活动,引起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广泛兴趣。

2、通过观察思考、查阅资料、小组研讨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和合作创新的精神与能力。

3、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和生存而采用的一些自我保护方法,体验动物自我保护的奇妙,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发现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和生存而采用的一些自我保护方法,体验动物自我保护的奇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竹节虫,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一比:谁先找出图中的小动物。

2、出示图片:黑胡椒蛾,再比一比。

3、谈谈你对这两种小动物的看法。揭示课题:动物怎样保护自己?

4、读一读方框中的话。

5、出示图片:乌龟、枯叶蝶、刺猬、壁虎,提问:这些动物分别叫什么?

说一说:这些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二、动物怎样保护自己。

1、教师提供有关资料(也可由学生课前收集),学生分组查阅资料。

2、学生分组开展研讨:用“尖刺”“盔甲”“拟态”“自切”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动物分别有哪些?填写表格。

3、各小组汇报交流研讨结果。

4、出示图片:猫头鹰蝶,学生观察思考:猫头鹰蝶有什么特征?它会怎样保护自己?为这种方法取名。

5、图片:变色龙、竹节虫、羚羊、负鼠、臭鼬鼠、兔子、蚂蚱、水母、蜥蜴;小组观察并研讨:这些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为这些保护方法取名。

6、到室或上网查一查: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还有哪些:表格。

7、同学相互交流查阅的结果,向教师和同学谈谈自己新的发现。

三、活动自我评价。

先自评,然后小组评议。

四、活动延伸。

1、观察图片,想一想:人们在作战时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2、同桌相互说一说:人们在做其他特殊工作时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3、想办法查一查:人们在做特殊工作时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仿生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利用事物特点进行创新的能力,体验创新带来的喜悦。

2、激发学生研究动物的外形、结构与本领的兴趣开展仿生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了解动物、关心动物、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研究动物的外形、结构与本领的兴趣开展仿生创新活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张开鱼鳍游泳的鱼。提问:你喜欢它吗?它靠什么游泳呢?

2、出示图片:带船桨的小船,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出示图片:鱼、鸟、穿山甲、飞机、头盔、潜水艇,把有联系的两幅图片用线连起来,并说说理由。

4、小结:人们研究动物的外形、结构与本领,创造了许多新工具、新技术和新设备,为人类造福。

二、动物仿生。

1、人们从动物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许多新工具、新技术和新设备,出示图片:高速火车,观察:火车的外形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外形?是从哪种动物身上受到的启发?

2、出示图片:照相机、雷达、涡轮、建筑物、船等,分组观察讨论:这些物品都是从哪种动物身上受到的启发?你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3、集体交流。

4、想一想:你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5、到学校图书室查一查:人类在仿生学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6、把查阅的结果跟大家说一说。

7、出示图片:大象、袋鼠、企鹅、长颈鹿、鸟、羚羊,选择一种动物或几种动物,根据它们的本领和特征,小组合作,进行一次创新设计。

8、集体交流,展示各小组的设计结果。

三、活动评价。

1、谈谈你参加这次活动的体会。

2、评一评:哪个小组的收获最大?

3、想一想:你下一步还要搞个什么活动?准备怎么搞?

四、活动延伸

议一议:青蛙和壁虎给了人类哪些启发?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