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第九册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8-21 17:02:30
综合实践第九册教案
 
 
《早餐的学问》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早餐的分类,知道科学营养早餐有利于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
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3.学会配置一些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做一名小营养师
二、活动准备
1. 调查一下自己家或学校附近哪里有早餐车
2. 跟家长买一次早餐
3. 教师收集一些早餐材料。
三、活动设计
(一)制定活动方案
1、提问引入研究课题《早餐的学问》。
问题设计
1)同学们,你们早晨到第三课时,肚子有什么感觉?
2)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这些情况会有什么害处?
对于吃早餐的学生教师可这样提问:
1)你早餐每天吃的是什么?
2)对于每天一样的早餐,你有没有感到厌倦,没胃口?
3)你吃的早餐是否符合科学营养价值?
通过提问,使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早餐问题上来,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为活动的内容开展创造条件。
2、分组讨论各小组研究课题,制定调查方案。
各小组制定各自的研究课题及方案,例如:a.调查早餐价格定位问题。b.调查早餐营养问题。c.调查早餐用餐时间问题。d.调查附近一百放心早餐的销售情况。e.调查苏州人一碗面的销售情况。f.上网收集早餐资料。
(二)调查整理
1、各小组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在一星期内在社区、家庭、学校进行调查访问。
2、分组整理调查结果。
学生根据自己一星期对早餐用餐情况的调查,进行整理、统计,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例如:
a.调查早餐价格定位问题。
《学生早餐价格统计表》
班级           小组编制    统计时间:          
调查人数合计
1.00元以下
1.00—2.00
2.00—3.00
3.00元以上
 
 
 
 
 
百分比
%
%
%
%
b.调查早餐营养问题。
《学生早餐营养统计表》
班级           小组编制    统计时间:          
调查人数合计
A
B
C
D
 
 
 
 
 
百分比
%
%
%
%
注:A类表示谷物;B类表示动物性食品;C类表示奶类;D类表示蔬菜或水果。
c.调查早餐用餐时间问题。
《学生早餐用餐时间统计表》
班级           小组编制    统计时间:          
调查人数合计
起床后立即
起床后半小时
上学路上
校门口
 
 
 
 
 
百分比
%
%
%
%
d.调查附近放心早餐的销售情况。
放心早餐销售统计表》
班级           小组编制    统计时间:          
调查人数合计
面包
馒头
糕点
其他
 
 
 
 
 
百分比
%
%
%
%
(有可能可制成条形或扇形统计图)
(三)讨论思考
1、分组讨论统计结果。
学生对他们各自统计的结果(百分比)进行讨论,思考为什么会有的所占比例大,有的所占比例小。是否科学合理?
例如:早餐时间一般起床后半小时吃比较科学,起床后就吃不利于健康,在路上、校门口吃不卫生。
早餐营养方面D类蔬菜或水果吃的人较少,营养搭配上不合理科学,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发展。
2、分组提出科学合理意见。
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可参阅有关的资料,写成一份富有建设意见的报告。
(四)交流报告
    1、汇报成果。
每组根据自己的一份富有建设意见的报告,在班上进行汇报。
2、学生答辩。
每组汇报后,全班学生对每组的研究课题,可进行提问,小组派代表进行答辩。
(五)做一名小营养师
根据前面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对早餐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经常不吃早餐对生长发育、学习工作、营养摄入、身体耐力有一定影响。另外还知道理想早餐的条件依次为营养均衡、口味口感好、卫生和方便。因此,让学生来做一名小营养师,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配置一套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在班上进行交流。
例如:
主食:馒头、包子、油饼、烧饼、豆沙包、泡饭、鸡蛋挂面、鸡蛋炒饭。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咸鸡蛋、火腿肠、豆腐丝、小葱拌豆腐、炒花生米、煮黄豆、豆腐干、酱豆腐。
 
  稀的食物:牛奶、米粥、鸡蛋汤、麦片粥、面条。
 
  小菜:泡菜、拌胡萝卜丝、拌黄瓜、拌雪里红、拌西红柿、拌白菜丝、拌海带丝等。
(六)实践活动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长期不食早餐对身体的危害较大,应该养成正常的饮食规律。今后不仅要吃早餐,而且还要高度重视早餐的质量。早餐是金,午餐是银,晚餐是铜,说的就是早餐在一日三餐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要求学生在家做些实践活动,为自己或爸妈做一次早餐,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偏食与减肥》
一、活动目的
1、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偏食只能使人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发展,同时进一步探讨青少年该不该减肥及减肥的具体方法。
3、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了解同学偏食现象。
2、调查同学日常生活中的膳食喜好。
3、调查周围的同学肥胖的现象。
三、活动过程
1、谈话揭题
请同学们说说:你平时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
教师揭题:有的同学偏食说是为了减肥,偏食真的能减肥吗?
2、辨析明理,指导膳食行为
确定讨论主题:偏食与减肥
想一想:偏食的后果是什么?正确的减肥方法有哪些?查找资料准备讨论。
主持人:调控指导。
小结:偏食可能造成营养不良,也可能造成某些营养过多,只有合理膳食与常参加体育活动才能达到身体强壮的目的。
3、评一评
谁的发言最多、最好,可能自评,然后再互评。
4、课外延伸
查一查,问一问,进一步探讨偏食的后果及正确减肥的方法。
《过节》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2、让学生根据不同节日,自己选择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并按方案自己过节,培养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组织过节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制订相应的活动方案,落实任务,分工协作。
三、活动过程
1、谈话激趣
同学们,今天是什么节日?去年你们是怎么过的?今年准备怎么过呢?
2、充分讨论:怎样过节才有意义。
1)在学生交流今年准备怎么过节的基础上,围绕怎样过才有意义再次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初步明白节日活动有参观、访问、联欢会、故事表演、文娱比赛、手工和手工制作、体育竞赛、游戏、劳动等多种开工,丰富多彩。究竟选择哪些活动开工,应根据节日的内容及本地实际情况决定。
2)选定的节日应选择哪些活动内容?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基本统一的意见,即确定活动内容。
3)制订活动方案。确定了活动内容后,还必须制订具体的活动方案,让每位同学思考自己的活动方案如何设计,并在学生间进行设计交流,评出最佳活动方案。
3、过节活动
让学生按评出的最佳方案准备分工协作,开展活动。教师作为活动一员,参与学生组织的活动。
4、活动小结、评价。
 
《秋天的节日》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2、了解秋天有关节日的性质和来历,从实质上理解节目深刻的社会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及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信息分类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学生把他们知道的秋天里的节日记录下来,并搜集有关节日的资料。
2、以节日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报。
三、活动过程
1、导语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节日吗?你们知道9月我们要过哪些节日?
2、充分讨论
19月有哪些节日?10月和8月有哪些节日?
分小组相互交流,作好记录。
比一比,哪一组统计的比较全面。
2)说说这些节日的来历或有关节日的故事。
四人小组相互交流。
比一比哪一组知道的节日内容多。
评一评谁的以节日为主题的小报编得好。
3、分一分
尝试以节日的性质进行分类。
分小组灵活地进行分类。
比一比哪一组分类既正确方法又多。
4、策划过节
让学生说说近期会迎来什么节日。
去年的节日你是怎么过的,今年准备怎么过。
讨论节日怎样才能过和有意义。
《生活中的电》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能及探索电的兴趣。
2、使学生了解电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了解常见的发电方法和电的输送的简单知识,了解一些安全用电常识。
3、学会处理废电池的正确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学生搜集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各干电池。
2、了解电池对天南地北的污染 。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如果没有了电,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么样
学生根据提问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全班交流,提示课题。
2、电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
1    观察教材上的几组图片,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电?学生展开想像,列举生活中用到电的地方。教师可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自己看到的现象。
2    思考:家庭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要用到电?工厂里、大街上呢?
3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4    小朋友旅行中使用的电有什么特点?你在哪些地方也见过它们?
5    小组交流,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根据情况作适当的点评。
3、电的来源
1    我们生活中的电是从哪来的?看教材上的图片,小组讨论。
2    全班交流,教师逐图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讨论。依次简单说主水力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核电的基本情况。
3    你还知道哪些发电的方法?学生根据课外的阅读情况,可以补充其他的发电方法,如太阳能发电、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等。
4    学生可以出示课外搜集的有关图片、文学等资料。
5    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思考:你家中的电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6    学生独立看图,用笔依次把各部分连起来。
7    小组交流、讨论,看夜班 连得正确,并说明为什么要这样连。
8    全班交流,教师适当讲解小结。
4、安全用电
a)        电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在使用电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b)        学生讨论交流看法。
c)        你有没有看见过教材图片中所列举的使用不当的现象呢?说说你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它们为什么错了?
d)        学生小组交流意见。
e)        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不当做法?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见闻。
5、节约用电
1    生活中我们使用电,除了要安全用电以外还应注意什么问题?
2    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全班交流。
3    看教材上的图片,你见过这些现象吗?说说你的看法。
4    学生看图,相互交流意见。
5    小结:生活中除了要安全用电外,还要注意节约用电。
6、活动延伸:认识电池
1    你知道手电筒中使用的电与家中电视机使用的电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看法。
2    电池在我们生活中的使用十分广泛,把你课外搜集到的各种电池拿出来看一看。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搜集的电池,看看它们的大小、形状、性能、名称有什么不同?
3    全班交流。
4    你知道哪些电池的使用效果更好些?它们的用途一样吧?
5    一般电池能用多长时间?用完以后你是怎么处置的?
6    教师小结。
7、总结评价
1    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每时每刻都要用到电。通过这次活动你又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2    学生小组交流。
3    你对电的哪些问题还很感兴趣?在课外研究电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电的游戏》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在所喜欢扔游戏活动中,激发对电现象探究的兴趣。
2、在动手操作和思考研究中,初步感知电珠发光原因及不同电路连接引起小电珠发光强弱变化等现象。
3、在满足学生探求欲望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二、活动准备
干电池、小电珠、电线。
三、活动过程
1、激趣引题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透明的玻璃盒子,里面放了些用吹塑纸剪成的小鱼、小虾,现在老师用一块丝绸磨擦玻璃盒盖,猜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你知道的这种静电现象吗?
2、游戏、探究、发现
1)用干电池检查小电珠是否完好。
看看干电池的两极有什么不同?
干电池螺纹处和底部凸起处分别与什么连接?
2)电路中小电珠的发光道理。
提出问题:检查结果,你的小电珠完好吗?电路中小电珠为什么会发亮?
游戏:小电珠点亮一会儿,烫手了。
说说小电珠通电后发亮的道理。
3)小电珠在电池由正极到负极的闭合电路中才会发亮。
游戏:电珠亮灭的情况,说说这些小动物在动物园分别属于哪个区。
学生动手游戏并填写结果、
说说游戏中的发现。
4)组装使一个或两个小电珠发亮的不同电路。
学生四人一组选择材料,动手连接电路,依小电珠发光强弱状况记录发现。
汇报组装情况,比一比哪一组的发现多。
  3、延伸拓展
根据所备材料选择教材中的一个游戏,做一做。
4、评价激励 
学生自评、互评。
《有限的水资源》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是有限的,从而唤起学生节约用水的紧迫感和责任心。
2、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水在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认识水是生命之源。
3、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地球上水的资料。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
地球上的水是多还是少,为什么教材中会出现不同的观点?
2、交流收集的有关地球上水的资料。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小结:
地球上三分之二是水,但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
3、展示地球上从无生命现象到人类生命的诞生等方面的资料和人类生产、生活图片。
小组讨论水对动物、植物生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小组汇报
小结: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4、自由表达
学生用各种方法来表达地地球上缺少可用的水资源后产生的后果。
学生展示。
5、总结延伸
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收获。
 
《水的调查》
一、活动目的
1、能对水的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情况进行简单的考察、调查和实验,并写成简单的考察报告。
2、通过做一做,算一算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及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处理信息和计算能力。
3、让学生懂得防止水资源浪费和破坏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单位的责任。通过调查,激发他们对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的责任感。
4、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水资源的污染还会损害人的健康,危害动、植物的生长。
二、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去查资料来了解地球上的水是多还是少?
三、活动过程
1、调查研究
根据教材的要求,设计了两份调查表,一份是关于家乡水污染的调查。另一份是家庭用水情况调查。调查表如下:
关于家乡水污染的调查
调查时间:年        调查人:
1)调查你家附近水源污染情况及造成污染的原因

水污染情况
原因分析
1
 
 2 
 
对如何防治水污染,你有没有好的建议?
 

2)家庭中用水情况调查

调查方式     
调查内容 
 合计
询问、计算
妈妈一天烧饭的用水量 约(    )千克水
 
询问、计算
洗衣服的用水量 约(    )千克水
 
在你身边有没有浪费水的现象?请你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几条节水的建议。
 

2、汇报交流
3、为了让学生对节约用水有深刻的体验,组织学生做了一个实验,用量筒测一测一分钟的水龙头的滴量,填表如下:

时间
一分钟
 十分钟 
一天
 一个月 
一年 
 滴量
 
 
 
 
 

4、宣传展示
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如何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节约用水的活动中来,如何来进行宣传。最后,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商议决定,首先要求每位学生做好宣传工作,向家人、邻居、亲戚宣传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人人动手编写一份《爱护水资源》的手抄报,然后在教室里展出,向同学们宣扬节约用水的小窍门,加深爱护水资源的责任心。
《交通工具的变化》
一、活动目的:
1、知道船、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变化的概况;了解与交通工具有关的一些因素。
2、培养学生进一步探究交通工具的兴趣和对交通工具进行改进和创新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
2、调查一种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讲述:星期天,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起到外婆家去做客。走到半路上,一条大河把它俩给挡住了。小白兔和小灰兔东瞧瞧西望望,就是找不到过河的桥,这可急坏了它们。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帮它们吗?
  揭示课题:交通工具的变化
2、交通工具的巨大变化
  出示交通工具发展变化图,引导学生交通工具是怎样变化的?
观察比较:独木船和牛车各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人们为什么要用牛来拉车?以后又想到用什么来推动车子行驶?
提问:当你看到空中小鸟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受到了什么启发?
3、交通工具变化的因素和发展方向
  说一说:你见到过的交通工具大多数是用什么作动力的?
  集体讨论:用油作动力的交通工具有什么缺点?你认为用什么作动力是最理想的?
  想一想:你乘坐过的交通工具中哪一种最令你满意,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通工具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
  集体交流,小结:未来的交通工具会更坚固、安全、舒适,而且具有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特点。
  4设计未来的自行车
  提问:在我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写一写,画一画:自行车可能怎样改进?小组讨论一下,把设计的方法写下来,也可以简单地用图画表示出来。
  5、活动评价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设计一个新型的交通工具》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现代交通工具的不足之处,并了解交通工具不断创新的有关信息。
  2、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交通工具革新的探索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活动准备:
  查找有关交通工具的信息。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交通工具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许多方便,但也给人们制造了不少麻烦。怎样才能使交通工具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呢?
  (二)交通工具的不足
  1、出示图片1:交通事故,提问:交通事故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危害?
    2、说说自己听说或亲眼目睹的交通事故。
  3、教师简单介绍全国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的情况。
1、出示图片24:污染环境、行驶缓慢、侵占良田。分小组讨论:交通工具有哪些不足?
2、小结:交通工具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不断改进。
(三)设计一个新型的交通工具
1、出示图片,观察并讨论:两位小朋友的想法好吗?为什么?
2、思考:你有什么好办法?
3、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4、小组确定一个比较好的主题,开展讨论,制订一个新型交通工具的设计方案,并按设计方案画一个设计简图。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各组讨论。
5、各小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小组设计的作品的优点,小组内其他同学可补充。
(四)活动评价
先自评,然后小组评议或集体评议。
(五)活动延伸
1、根据自己作品的优点,再合作设计一条推销的广告语。
2、评一评:谁的设计方案好,广告语吸引人
3、小组合作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交通工具,要体现自己的设计意图。
科学家的故事
一、活动目的:
  1、学习科学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造实践的品质。
  2、了解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过程。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收集中外科学家的事迹。
三、活动过程:
1、让学生看懂书本上的五幅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让学生把图上的意思编成故事,再比比谁说得生动。
2、分组说说今天带来的故事,分四人一组进行交流。
3、“中外科学家知多少”知识竞赛。可分成四个大组。先各自在小组上写好科学家的姓名、国籍,大组长汇总到黑板上公布,哪个组写得快、写得多为胜。
4、活动评估。
发明的技法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增强对发明的兴趣和追求。
2学习前人发明创造中总结出来的各种创造技巧。
3通过了解“主体附加”的创造技法,使学生知道创造发明并不神秘,自己也可以尝试创造发明,从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音乐水壶的幻灯片
三、活动过程:
1运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投影仪说明“音乐水壶”的发明过程,启发学生说出发明的经过――提示“主体附加”发明技法。
3让学生分组充分讨论,说出身边运用主体附加的产品,再说出它们的好处,说得越多越好。 
4同桌两人交流完成提供材料的设计思路。
5用投影仪介绍其他的“发明技法”。
6自己运用“主体附加”技法设计作品。
7评估学习。
 
当个小小发明家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创造发明的经历,使他们感受到创造并不神秘,尝试创造发明的无穷乐趣。
2树立创造志向,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刻苦钻研的品质。
二、活动准备:
  收集小发明家的发明故事。
三、活动过程:
  1、用投影仪展示小发明家及他们的作品,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他们能做,我们也一定能!快行动起来,做个小发明家。)
2、实物:指甲钳,让学生用指甲钳剪指甲,说说指甲钳有哪些方面比较方便,哪些方面还有问题――发明创造的课题,然后进行分组交流。
3、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给改造的指甲钳取个跟改进有关系的名。
4、分组交流谁的办法好,红花奖励表扬。
5、按照改进指甲钳的方法来处理胸卡等其他五件物品。
6、自由发明可延伸到课外。
7、学生活动评估。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