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查找“北京阅兵观后感”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北京阅兵观后感”更多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新频道:观看《国庆庆典》有感
- ·下一篇新频道:《国庆阅兵》观后感 辉煌中国60年
北京阅兵观后感
北京阅兵观后感
十月的北京是最美丽的,十月的北京夜色是最迷人的,国庆节,北京许多标志性建筑披上环保节能的“彩妆”,融入“国庆元素”,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同时也把京城的夜色装扮得更加靓丽。今年新建和改造的21处节能环保夜景照明景观首次试灯,扮出了五彩缤纷的北京秋夜。靠着夜景照明灯光,正阳门城楼轮廓更加清晰、层次分明,大栅栏商业街建筑也显得古朴、幽雅。目前,以天安门地区为中心,以南北中轴线和东西长安街为主线,在长安街沿线150多座建筑物,二环、三环、四环、五环路30多座立交桥安装了夜景照明设施,形成200多个夜景照明景点。漂亮的北京夜景真是太美、太迷人了。
观赏阅兵式:让我回味无穷!
为庆祝伟大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10月1日上午举行了盛大阅兵式,感觉很是回味无穷,可以说是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次大展示。阅兵式由14个徒步方队、30个装备方队和12个空中梯队组成56个方队,这些方(梯)队的组成,包括预警机、新一代战车、新型雷达、无人机和卫星通信等先进的信息化装备,体现了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的思想,体现了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趋势和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方向,体现了我军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国家发展、人民安康的基本保障,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必然会受外扰内乱的影响。相信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强大!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向参阅官兵致敬!精彩的大阅兵让我看到了如此威武的我国陆、海、空、二炮各军兵种部队,我感到倍受鼓舞,感慨颇深。
我看到这次阅兵展现出了“最可爱的人”的精-神风貌,受阅部队有的是历史上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如:1928年誓师的“平江起义团”, 坚守上甘岭的“特功八连”,等等;有的是近年来在抗震救灾、反恐维稳、国际维和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中表现出色的英模集体。由“80后”、“90后”为主体组成的受阅方(梯)队不仅向世人展示强大的阵容、雄伟的气势、精良的装备、高昂的斗志,更是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胜利之师良好形象的生动展示。共和国60年来人民军队始终是人民的标杆、时代的楷模。
同时在阅兵中也展现了这些年我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的成果,具有荣耀战史的战斗部队装备技术在升级换代,如:平江起义团”和鏖战朝鲜的“空一师”,已经被第三代主战坦克和新型战机武装起来,坚守上甘岭的“特功八连”,现在是先进的伞兵战车部队;曾参加过“四保临江”和“衡宝战役”的部队,如今则是海军陆战队……在这次阅兵中所展出的武器装备主要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中国制造”是这次阅兵的一个主题,展示了用自己的技术研制出来的52种最新武器。例如我们所看到的预警机是指装有搜索雷达、数据处理、指挥控制等电子设备,用于搜索、监视、跟踪空中和海上目标的作战支援飞机。也称预警指挥机,是名副其实的空中指挥所。据悉目前能制造这种类型飞机的仅有四个国家。又如长剑-10地地巡航导弹首次亮相,该型导弹填补了中国战略导弹家族空白的武器,使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发展成为具有核常双重威慑和双重打击能力、多种型号配套、近中远洲际射程衔接覆盖全球、打击效能多样的作战力量体系。
伴着轰隆隆的声音,我们迎面驶来了共和国的钢铁战车,马达轰响,18辆数十吨重的重型坦克驶过天安门广场,掀起了一股铁甲热流。看:国产99式主战坦克驶过天安门受检阅;国产陆战队战车方队接受检阅;陆地巡航导弹剑指长空;国之利剑,战略核导弹接受检阅;通过今年的阅兵,我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崭新的中国武装,受阅的武器装备里面有90%是首次亮相,装备100%国产化。虽不否认,我们与世界军事强国还有差距,但我们的人民军队有能力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的完整,敢于痛击一切来犯之敌。我们的武力,不是为了制造战争,我们的军队是为了维持国家和世界和平而建设。
翻开近代史,那对中国而言是一部血泪、屈辱史。一百年前的中国,任人宰割,各个帝国豪强疯狂的搜刮中国的一切财产。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人民军队誓死捍卫着祖国的领土、领空、领海,甘愿为此付出自身的一切,包括生命。国家富强,人民军队才能发展,二者息息相关,建国60年,特别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壮大,中国的国防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成果在今年的国庆阅兵全方位的展现出来。
此次阅兵组织56个方(梯)队进行,寓意着我国56个民族团结和谐、万众一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向威武之师致敬!为文明之师喝彩!国庆阅兵成功的展现了一场具有中国特色、富有中国气派、振奋民族精-神、展现时代风采的阅兵盛典!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