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教师代表畅谈国庆大典观礼感想
李吉林 教育孩子珍惜今天美好生活
[自述] 60年,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只是一瞬,但对于我来说那是一辈子的梦。1956年,我从江苏南通女子师范毕业时,放弃报考大学的机会,进入南通女子师范学校附小工作。当时学校规模很小,只有六七百名学生,校舍是一个破旧的两层四合院,音乐教室内只有一台很旧的手风琴,而且除了主干学科,开设的课程相当单一,教师的知识面很窄。
如今的学校早已不似当年,校园面积扩大了十多倍;学生由过去六七百人增加到如今的4000多人;附属幼儿园也由当年的1所增加到4所;校园里不仅有了现代化的教学楼、游泳馆,还有了设施齐全的音乐、美术、多媒体等功能教室。
我还记得,刚上班的第一个月,领到了32.96元工资。如今,我的工资已涨到每月3000多元。1978年,我开始研究情境教育,试图将知识、能力培养、智力发展、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儿童智力发展。
[现场] 一件件新式武器的出现,一项项高新技术成果的登台亮相,见证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在李吉林看来,祖国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尤其是看到步兵方阵整齐划一从眼前走过时,李吉林仿佛听到了新中国60年阔步前进、意气风发的历史回声,也似乎从中倾听到了时代的脚步声。作为千百万教师中的一员,她为此感到非常自豪!
李吉林说:“当少先队员方阵走来时,我深切感受到,祖国的未来属于他们。但同时我也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越是在这种幸福的成长环境里,我们越要教育我们的孩子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以使他们将来能从父辈手中接过建设祖国的光荣使命。”(本报记者 柯进 余冠仕)
谭国强 捧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到这里
[自述] 这次,我是捧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到北京的。震后这一年,从中央到地方,不知道有多少个关怀的电话,不断询问我个人及学校的情况。没有这些关怀,学校不可能从如此大的危难中迅速站起。
确实,不论是此次阅兵还是我所亲历的变化,无不展现了祖国的富强。以映秀小学为例,1989年时,它设在一个村里,校舍破旧。地震后,深圳投资3000万元援建的新校园,目前正在紧张施工,明年3月1日将投入使用。建成后,学校的硬件设施完全可以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学校相媲美,学校的发展一下子就跨越了几十年。
站在新中国60年的新起点,我知道地震后的灾区教育还需要灾区师生用心呵护。新学校虽然尚未建成,但我回去后得想方设法管好、用好新校园,因为那里寄托着全国人民的期望。
[现场] 作为四川教育战线6名参加此次国庆阅兵观礼嘉宾之一,谭国强感到很幸运。他是地震的幸存者,也是千百万灾区教师的代表。所以,从飞机落在首都机场停机坪的那一刻起,他的内心始终被一种无法言说的激动包裹着。
庆典前的晚上,谭国强兴奋得整宿都没有睡好。在天安门东观礼台上,盛大的国庆庆典让他看到了祖国的巨大变化:受阅的军队完美勾画出了这些年我国军事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轨迹;首都高校师生组成的“教育发展”方阵,学生们手持太阳花束,他们有的身着红色T恤、白色裤子,有的穿着粉红色T恤、打褶短裙,脸上笑容绽放,朝气蓬勃,充分显示了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些都充分说明我们中国人有组织起来干大事的能力。”谭国强说。(本报记者 柯进 余冠仕)
王升超 由衷感受祖国60年来的强大
[自述] 我所在的海南省琼中县湾岭镇大墩村,是一个被大山环抱的偏远山村,在地图上根本无法找到。大墩小学也是个典型的农村学校,服务范围是高田村、高湾村和搭择村3个背靠大山的封闭自然村。1952年以前,这里没有学校,生活在这里的上千名黎苗族百姓也没有人识字。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是黎乡多少代人的心愿!
1952年建校后,3个村的孩子要上学,如果不涉水过河,就得翻山越岭走几十公里山路。于是,马干河和龙牛河成了村民出入的必经之路,3个村的40多名学生每天上学须趟过近20米宽的河道。我记得小时候父亲每天都会背我过河上学。1994年,我的同事王文周担任校长后,沿袭老教师们的做法,每天接送孩子过河。没想到,这一背就是25个春秋。
好在经媒体报道后,有关部门决定在大墩村马干河上建一座桥,为学生铺就一条畅通安全的求学之路。就在我来北京时,投资76.8万元、长约67米、贯通高田村和高湾村的马干河大桥已进入施工尾声,近期将投入使用。村民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准备在大桥落成当天,杀一头牛庆祝。
[现场] 直至步入观礼台,王升超还是不敢相信,万里之外的一名普通教师,居然也能登上国庆大典的观礼台,见证祖国60年的辉煌成就。
在国庆大典的观礼台上,王升超由衷地感受到了祖国60年来的强大。他说:“这是我们所有人的福气,看到新技术、新成果的层出不穷,使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深受鼓舞,为祖国骄傲!这次庆典观礼,更加坚定了我回校后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的决心,甘当共和国建设的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本报记者 柯进 余冠仕)
申承林 这是特教工作者的一份光荣
[自述] 我原来考大学时想学新闻,但最后被特教专业录取,所以我一直说,是特殊教育事业选择了我。我从2000年开始从事特教,在这一过程中慢慢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所以也可以说是我自己选择了特殊职业。
这些年,广东佛山启智学校毕业了100多人,70%已经就业。今年教师节,有一位在塑料制品厂上班的毕业生给老师打来电话,说买了一篮水果,送给老师们,我们都非常感动。
近年来,特殊教育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刚开始到学校的时候,接触到外面的人,别人问我的职业,我都有点忐忑不安,总是先说自己是老师。现在,广东省在建设教育强区时提出,3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如果没有特殊教育学校,就不能评教育强区,这充分说明特殊教育得到了高度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