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六十周年特献:历史不会忘记:1955共和国将帅大授衔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10-12 23:48:31

作者:欧阳青   

出版社:黄河出版社

 

编者导读:

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怀仁堂,拉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三军首次大授衔的序幕。从元帅到将军,从将军到士兵,授予军衔,佩带勋章。军衔等级为六等十九级。

军官军衔评定的五要素:任职、素质、能力、资历、军功。既不是纯粹的“论资排辈”,也不是简单的“论功行赏”。坚持公道合理。颁发勋章、奖章,从元帅到士兵,共享巨大荣誉。

 

授衔——中南海里激动人心的时刻

授衔授勋典礼结束时,暮色已经降临,华灯初放,乐声悠扬。周恩来总理还向将帅们透露一个消息:今年国庆庆典将选一名将军作为阅兵的领队,以此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结束了没有军衔的历史。

在怀仁堂的休息室里,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们追溯着辉煌的革命历史。身穿元帅礼服的朱德总司令从门外进到大厅,显得更加魁梧精神,大家都在看他。朱德笑着向大家抱拳说:“各位来得早。”陈毅看着朱德笑着说:“老总,你穿上这身行头好漂亮嘛!比南昌起义时还年轻嘛!”大家都笑了。“元帅阁下,”陈毅又转身问贺龙,“当初你在南昌同叶挺打响第一枪时,可曾想到要当元帅?”“元帅?”贺龙用手把胡子一摸,“我连这是第一枪都没想到,我只想怎么打好这一枪。”当周恩来走向老帅时,陈毅向他敬个军礼:“周副主席!”贺龙说:“总理应是未授军衔的元帅。”周总理听了,边仰天大笑,边摆手:“不,不,我只是政府的一个工作人员,为诸位元帅当后勤。”

 

中国特色的军衔制横空出世

彭德怀、罗荣桓等主管评衔的领导人,在评衔过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公道合理、实事求是,又照顾五湖四海的原则。对每人应授什么军衔,主要是根据现任职务,对军队建设的贡献、战功和现实德才表现,并适当考虑个人资历,同时又作全面衡量。罗荣桓要求干部部门按上述原则,首先选出各类人员的标杆,然后按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反复进行衡量比较,最后提出评定军衔等级的意见。对于拟授予中将、上将的234人,罗荣桓亲自主持逐一研究讨论。有了问题随时向军委请示,然后由他亲自提出名单。少将这一级的评定,罗荣桓委托赖传珠、徐立清和萧华、王宗槐等负责,遇到难以确定的问题,再由罗荣桓主持会商解决。

 

最高统帅毛泽东主动不授大元帅

毛泽东既是党的领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全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可谓雄才大略,居功至伟。授予他大元帅军衔,既是理所应当,也是众望所归。但是,毛泽东却虚怀若谷,坚辞不授大元帅军衔。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史所处的历史地位、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所形成的崇高威望,决定他是大元帅的不二人选。毛泽东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李先念等也在毛泽东的影响下,谦辞元帅或大将军衔。

 

十大元帅统领杰出彪炳史册

1927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80年辉煌历史中,是一个重要的、非同寻常的年份。中国共产党为了对抗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的反革命行为,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独自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三次最著名的武装起义,宣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这期间,还举行了比较著名的黄麻起义、海陆丰起义、琼崖起义。接着,在1928年又相继发动了湘南起义、平江起义、桑植起义等。十大元帅分别领导或参加了上述这些著名的、重要的武装起义,成为我军创建时期的领导者或实践者。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新频道好,就请您
      100%(1)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新频道差,就请您
      0%(0)

新频道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