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吧!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群众游行抒怀

公元2009年10月1日。神州大地花团锦簇。欢声与笑语,唤醒了共和国60华诞的晨曦。
北京天安门广场,18只巨大的架鼓隆隆震响,千余名军乐手奏起激昂的旋律;十里长街,10万人簇拥着60辆彩车徐徐行进似流动的历史;纪念碑下,8万青少年手持彩页翻开一幅幅恢宏的图画……
中国啊,今天是你盛大的庆典,是你壮美的篇章,是你喷薄而出的光彩,是你绚丽夺目的荣耀,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共同的节日啊--我亲爱的祖国!
百余年上下求索,一代代前赴后继,60华诞的共和国,意气风发,踏上前无古人的康庄大道。这一刻,让人不能不记起,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热血为“中国道路”奠基
86岁的老战士封绩,身穿47年前授衔时的军装,站在国庆60周年游行的第一辆彩车上,胸前的勋章和纪念章熠熠生辉,头上红色五星闪闪发亮。
18名老战士站在这辆“浴血奋斗”号上,神情是那么庄重。他们脚下,是一组组白色的雕塑,从虎门销烟到五四运动,从南昌起义到大军渡江,浓缩的百年历史,弥漫着战火,历经沧桑。
矗立的天安门是最好的见证:109年前,八国联军的大炮曾在这里耀武扬威;90年前,不甘丧权辱国的爱国青年曾在这里振臂高呼;74年前,民族危亡中抗日救国的呼号从这里传遍大江南北;60年前,振聋发聩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宣告,从这里响彻五大洲四大洋。
“那天,我在骑兵方阵,听到毛主席宣布新中国诞生了,浑身的血都热起来了。”1949年开国大典上,25岁的封绩骑白马,挎战刀,从天安门城楼前走过。那天的情景,那时的心情,在他脑海里历久弥新。
“一个个牺牲的战友在我眼前闪过。”封绩永远忘不了,就在北京和平解放前的一次战斗中,他的马被炮火炸断了尾巴,身上的羊皮袄被子弹打穿了孔,全团牺牲了近50人,特务连指导员就倒在他身旁。“他被炮火烧得完全认不出了,打扫战场时,是从他的假牙才辨别出他的尸体。”
“为了胜利,多少战友献出了生命啊!”这个数字谁也无法统计,“无数先烈”成了他们共同的姓名。
“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这是方志敏烈士心中“可爱的中国”。为了这样的中国,几代中华儿女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今天,他们的理想终于变成现实。紧随“浴血奋斗”号,“开天辟地”“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和“继往开来”,一个个方阵像镌刻的碑,记载着共和国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史和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百折不饶,筚路蓝缕,从“打天下”到“坐江山”,从“艰苦创业”到“改革开放”再到“科学发展”,独一无二的“中国道路”越来越宽广。走在这条道路上,共和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日益“强起来”;中国人从“翻身解放”到“丰衣足食”,而今正大步挺进“全面小康”。
震天动地的安塞腰鼓敲起来了,敲出百姓的欢乐道情;青春的圆舞跳起来了,跳出生机勃勃的时代节拍;长江之歌唱出世纪跨越的气势,婀娜的长袖舞出和谐安康的美好向往。
举国欢腾的喜庆中,缅怀之情愈加浓烈。18位功勋老战士分列彩车两侧,昂首肃立,缓缓举臂,向着天安门城楼,向着人民英雄纪念碑,致以最庄严的军礼。
致敬!以共和国的名义:100多年来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浴血奋斗的人民英雄,你们的功绩永不磨灭,你们的生命在共和国前进的脚步中永恒!
半世纪艰苦创业,30年翻天覆地,60华诞的共和国,英姿勃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与发展。这一刻,我们不能不高歌,是亿万人民用无悔的奉献和勤劳的汗水书写“中国奇迹”
作为共和国同龄人,刘桂英已是第4次参加国庆游行。她记得,1962年国庆游行,她们这些少先队员手里拿的花束,都是自己用皱纹纸折的。那时,粮食还相当紧缺,家里能给她烙块饼、摊个鸡蛋带上,已是十分“奢侈”的口福。
想想现在,刘桂英不由得感叹:“这些年,日子眼见得一天天好起来了!”
“过好日子”,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最朴素的梦想,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年轻的共和国将实现这个梦作为首要的责任和目标。
60年前,新生的共和国一穷二白,落后羸弱;60年后,崛起的共和国不仅让自己的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更以日益强盛的国力让世界惊叹不已。
像徐徐打开的长卷,依次驶进广场的一辆辆彩车,描绘出祖国大地新美的图画。金黄的稻穗、整洁的农舍,呈现丰收的喜悦和新农村的新生活;巨大的齿轮,炫目的光盘,展现传统工业和新兴产业并肩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人享受卫生健康;盛开的葵花寓文艺舞台百花齐放,校旗招展表教育事业兴旺发达;高大的“人民大会堂”见证民主政治有序发展,威严的宪法昭示社会的公平正义。
当高高伸向空中的“神舟七号”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城楼上下一片欢呼。身穿宇航服的翟志刚从太空舱探出身体,手里挥动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这个瞬间,曾让整个民族为之雀跃,曾让多少华夏儿女潸然泪下……
看着这一幕幕的辉煌,观礼台上的全国劳模李斌喜形于色:“要没有改革开放,哪会有这样的成就!”
身为上海液压泵厂的一个普通工人,李斌亲历和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日新月异的变化。“30年前,因为技术落后,船舶等大型制造业都要看别人的脸色。”这让年轻的李斌有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也因此激励他不断奋发、努力创新。
30年来李斌攻关改进了230余项工艺,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千余万元。
“我很自豪。为祖国,也为自己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