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8-31 00:04:09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教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目的要求: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因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并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和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和品质,同时有意渗透防火意识的培养。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过程:

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于描述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第二部分着重描述爆炸,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引入】在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们知道许多物质可以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燃烧、燃烧的条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提问】生活中有许多燃烧现象,你能根据这些现象列举一些使物质燃烧的方法吗?

【回答】用火柴、打火机、烟火、炉火等火源将纸、煤、酒精灯等引燃,用电子打火点烟、钻木取火等

物质燃烧的共同特征和反应实质。

待征——发光、发热

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

【演示】在烧杯中放入半杯80℃左右的热水,在烧杯上放一块薄铜片,在铜片的两端分别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红磷,过一会儿后白磷燃烧起来而红磷不燃烧。

【提问】通过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燃烧?

【演示】在玻璃棒的下端、中部、上部三处各系上一小块白磷,把玻璃棒插到盛有80℃热水的烧杯里,使下端的白磷浸没在热水中,中部的白磷悬于水面处,上部的白磷露在烧杯外,结果只有水面处的白磷燃起来了。

   【分析】水面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不同的是水面上的白磷与空气接触了而水中的没有,这就说明物质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水面上的白磷与烧杯外的白磷同在空气中,而烧杯外的白磷下面没有热水,其温度未达到着火点,说明物质要燃烧还得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⑴可燃物

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问】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若缺少一个就不能燃烧。当发生了火灾时,应如何灭火呢?

【讲解】灭火的原理是由燃烧的条件决定的,即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灭火。可见,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问题,两者不是相互割裂的。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一: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原理二: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讨论】1.实验室如何熄灭酒精灯?它应用了什么原理?

2.木头着火时,通常泼水可以熄灭,为什么?

3. 请联系实际,列举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并分别说说它们的灭火的原理。………………………………【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