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节 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2) 山东省临清市四所高中化学必修2教学设计.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10-07 09:52:36

一、教材分析:

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本章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通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在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在初中和必修I中所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许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连汇贯通。在第三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可以为今后有志深入学习化学的同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总之,本章内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论内容,也是为选修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掌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们归纳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总结,学会概括,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难点: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四、学情分析:

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导学案

教师教学准备:投影设备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惑点(主要以学生课前板书答案展示的方式)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老师:原子结构大家在初中就已经了解了,刚才通过同学们对导学案的展示已经对原子结构了解的不成问题了,那么核外电子具体怎样排布?有什么规律特点,以及元素周期表能够体现出哪些结构规律,与元素性质规律有什么联系,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教师:阅读课本P13  1-2,小结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思考以下问题:

展示投影: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_______个电子;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_____)

3)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__个电子;

4)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____        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_____的电子层。

分组讨论:

1、写出1至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找同学板书)

2、总结1至18号原子结构的特殊性。

(1)原子中无中子的原子:

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

(3)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HeBeMg

4)最外层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BeAr

(5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7)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