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 祖国统一大业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卷)(含参考答案) 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0-27 11:39:16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聊城模拟)2011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2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解析:从材料“32周年”可了解到《告台湾同胞书》发布于1979年。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答案:A
2.在政治对话和论述中加入诗词,这是中国一个从政的传统。以下这些诗词恰如其分地描述了20世纪下半期某次会谈进展的情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次会谈是(  )
A.1937年国共谈判       B.1945年重庆谈判
C.1949年北平和谈      D.中英香港问题谈判
解析:抓住题干的时间“20世纪下半期”。 中英香港问题谈判是20世纪80年代,故D正确。
答案:D
3.(2012•南京模拟)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中央政府的支持      B.“一国两制”的保障
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D.投资环境的好转解析:这些“回流香港的人”本来就是中国人,他们“回港”如同回家,因此与全球化无关,排除C;A、D暗示1997年香港回归之初,中央政府不支持和投资环境不好,因此也应排除;当初“港人移民出外”的最主要原因是对“一国两制”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信心,如今回流主要是因为在“一国两制”的保障下,香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答案:B
4.(2012•高密期末)2005年12月,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在悼念海协会会长汪道涵的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该电文中的“九二会谈”(  )
A.是“一国两制”首次实践的重要标志
B.商洽促成了《反国家分裂法》的制定
C.达成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D.促成了海峡两岸定点“三通”的实现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1992年海峡两岸就“一个中国”达成了共识,故正确选项是C。
答案:C
5.2010年4月温家宝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五十年的政治而丢掉五千年的文化。”这段话不能表明(  )
A.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B.热爱祖国的情感
C.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
D.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
解析:温家宝总理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热爱祖国的情感、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一国两制”的原则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本题应选D项。
答案:D
6.2010年为庆祝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中国在印度举办“中国节”,印度在中国举办“印度节”。下列事件与中印关系直接相关的是(  )
A.《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解析: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本题选B项。A、C、D三项都没有直接涉及中印关系。
答案:B
7.(2012•南京模拟)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刘少奇并中共中央:根据三天会议的情况,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心。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会议       D.联合国大会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美、英、法没有参加万隆会议和不结盟会议,排除B、C两项。中国在1971年才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刘少奇在1969年就已经蒙冤去世,因此D项也不符合。
答案:A
8.“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  )
A.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B.新中国挫败了美国制造的“两个中国”的阴谋
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国际事务的局面已经实现
D.一个以互信、互利为宗旨的新型区域组织建立
解析:从前门进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后门是指台湾的中华民国。所以只有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9.右图摘自2008年2月《体育周报》,标题为《37年后再握手》,图中外国人名为蒂姆•博甘,时任美国“乒协”副主席兼美国队队长。下列关于“37年前的那次握手”表述正确的是(  )
A.意图是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B.为中美两国解决台湾问题打开了大门
C.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首次正式接触
D.打破了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
解析:这是一幅回忆起关于20世纪70年代中美“乒乓外交”的画面,“37年前的那次握手”,起到了“小球转动大球”的效果,为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开了大门,故A的说法正确。
答案:A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