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日本明治维新》(选修1) 福建省鹤峰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冲A新方案.doc
【史论共享】
1.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19世纪中期,日本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西南诸藩采取了改革措施,与幕府的离心倾向日益加剧;农民反抗幕府统治的斗争及其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权威的挑战,都表明了幕府统治的危机。伴随“黑船来航”事件,日本开国,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着民族危机。在“尊王攘夷”的旗号下,倒幕运动兴起并且最终取得了胜利。
2.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通过对外掠夺,加快了日本的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基本确立了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明治维新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并逐渐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与完整。但是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考点梳理
一、历史背景
一、历史背景——幕府统治危机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明治维新物质基础)
⑴表现:
①城市: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发达,形成江户,大阪,京都三个中心,并开始参与藩政。
②农村:商品经济也渗透到农村,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③有些人在经营商业、高利贷或资本主义家庭劳动同时,还投资于土地,变成新兴地主。
⑵影响:
加速了日本社会分化,一部分成为资本家性质的剥削者,一部分破产沦为工资劳动者。
②使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部分大名逐渐与商人资本家接近。
③大批武士经济陷入困境,不满幕府统治。
2、阶级:人民抗争使幕府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⑴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民起义,城市“米骚动”。
⑵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1837年,大阪,大盐平八郎起义:
①原因:中下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对现实不满,
②影响:充分显示幕府统治的危机。直接打击幕府和巨商,暴动得到广泛响应和效仿。
③地位: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由武士联合农民和贫民的暴动。(性质)
⑶大名也开始挑战幕府权威;
萨摩、长州等大名,加强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争取在幕府政权中有更多的话语权。
⑷天皇力图恢复统治权:被称为“京都囚徒”的天皇也利用反幕府力量恢复自己统治地位。
3、民族危机:佩里叩关(“黑船来航”)
⑴时间:1853年,美国,佩里。
⑵条约:《日美亲善条约》,也称《神奈川条约》。
⑶影响:使日本彻底结束闭关锁国的状态。
①政治上:国家主权受损害,内政遭干涉,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加深。
②经济上:
A.日本成为列强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下级武士生活恶化,幕府大名财政更困难。
B.列强侵略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③阶级上:激化了日本社会的矛盾,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
④思想上:先进思想的传入,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要求变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4、政治:幕府的腐朽统治。
⑴森严的等级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日本社会被分为士(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商四个等级。
⑵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⑶闭关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二、倒幕运动
1.原因:“安政大狱”打破了改革派大名的幻想,使他们认识到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推翻幕府统治。
2.倒幕力量: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
3.领导力量:长洲、萨摩等大名。(他们结成军事同盟,改变力量对比,成为倒幕顺利发展的基础)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