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王安石变法》(选修1) 福建省鹤峰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冲A新方案.doc
【史论共享】
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了帝王专制的中央集权,在将地方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收归中央的同时,也确立了庞大低效的官僚体制,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现象。冗费之弊及其每年向辽和西夏交纳“岁币”,使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北宋逐渐形成了“积贫”局面。在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垒作战中,败多胜少,只得以交纳岁币的方式议和苟安,形成“积弱”局面。此外严重的土地兼并、官府的沉重赋役,造成阶级矛盾的尖锐,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给北宋统治者以强烈的震撼和沉重打击。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已经比较严重,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迅速加深,庆历新政在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下也只是昙花一现。
2.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王安石变法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善了北宋积贫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变法中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加强了农村的封建统治秩序,北宋的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王安石大胆改革,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安石变法也存在严重的不足,终致失败。
考点梳理
一、历史背景
1.政治危机: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和北宋统治集团的矛盾日益尖锐,各地农民起义给北宋统治阶级以强烈震撼和沉重打击。
2.财政危机: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冗官、冗兵、冗费使北宋的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
3.边患危机:对外无力抗击辽、西夏在边境的侵扰,广大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4.庆历新政
(1)、主要内容(中心问题):整顿吏治
(2)、结果:庆历新政力图用政治改革扭转朝廷积贫积弱的状况,以整顿吏治为改革的中心,这势必触犯保守派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和阻挠,改革不到一年就失败了。尽管新政很快地失败了,但我们不必以成败论英雄。范仲淹敢于改革封建官僚政治体制的气概,敢于限制官僚贵族特权的精神,永远值得赞扬。揭开了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序幕。
庆历新政失败了,北宋社会的种种顽疾,不仅没有被治愈,反而越来越重。士大夫们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们继续奋进,提出了改革时弊的各种理论、设想和方案。到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