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时期 2011年高考复习专题--中国近代史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11-04 10:12:45

知识梳理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①毛泽东认为中央出现修正主义,要通过“文革”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②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
  2.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
  ①大批党和政府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遭到批斗、抄家和人身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得不到保障。
  ②^造**派夺取各级党政领导机关的权力,各级党政机关陷于瘫痪。
  ③“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十年没有召开,政协制度也不能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

二、国民经济的劫难
  “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三、“文革”对文教的影响
  1.教育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很多师生都被卷入“扫四旧”批走资派活动中,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2.文艺
  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许多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双百”方针被破坏。
  江青等将改编后的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交响音乐《龙江颂》、《杜鹃山》作为“样板戏”,推广到全国。全国各地京剧团只能演出样板戏,全国上下成了样板戏“一统天下”。

四、开辟外交新局面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以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
  ①背景:
  Ⅰ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在与苏联争霸中所处守势地位。
  Ⅱ中国:对付苏联威胁;解决台湾问题。
  ②过程:
  1971年4月“乒乓外交”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后两国发表公告,宣布尼克松将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结束长期对抗,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正常化
  受中美关系改善推动,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随之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热潮。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僵局,打开外交新局面。

五、科技成就
  1.航空航天技术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2.农业技术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单产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还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

高考试题
  1.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年代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增长率(%) 30.2 16.2 5.6 28.2 11.4 66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2.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村调查。其目的是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
  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实际成就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3.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 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 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4.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5.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水平
  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6.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7.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
  ①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 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1973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这反映出
  A.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        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高考试题答案
  1.A 2.D 3.C 4.D 5.D 6.A 7.D 8.A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