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2011年高考复习专题--中国近代史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11-04 10:12:45

知识梳理
一、经济建设方针的制定——中共八大

  (一)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二)概况:
  1.时间:1956年秋
  2.内容:
  ①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情况下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即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②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地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二、经济建设的严重失误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反映了人民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愿望,但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大跃进”
  ①原因: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②表现: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决定当年钢产量要比1957年翻一番,粮食产量也要大幅度提高。
  ③影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原因: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特点:一大二公;一平二调。
  ③危害:损害农民利益;影响积极性。
  3.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三、经济的调整与恢复
  1.经济的调整
  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2.大庆油田
  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1959年,在我国黑龙江省西部草原发现了大油田,第二年,在这里展开了大庆石油会战。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奋战,基本建成大庆油田,摘掉中国“贫油”的帽子。

四、文艺科技成就
  (一)“双百方针”
  1.“双百方针”的提出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的意义
  在“双百”方针鼓舞下,许多作家、艺术家,开拓新的题材和主题,取得了成果。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都是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出色作品。
  (二)科技成就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同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