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专题资料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二无答案.doc
历史复习二:中国古代史(学案)
(统一国家的建立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点击考标:
识记:1.秦统一的时间、秦始皇像及秦朝疆域图
2.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和意义
3.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开发的史实
4.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及形势图
理解:5.丝绸之路
6.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运用:7.汉武帝的大一统
8.评价秦始皇
(二) :温故基础:
1.秦朝的统一:
(1).公元前 年,“秦王扫六合”, (考人物图)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为加强统治,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A:自称 ;B: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C:地方:实行 制度。
(3)。为巩固统治:统一文字小篆;通用货币圆开方孔钱;焚书坑儒;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派蒙恬出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4)。秦朝疆域(考图):东到 西到 南到 北到 。(见课本第60页)。
(5).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 “揭竿而起”,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的历史意义是: 。(见课本第63页)。
(6).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消灭秦军主力。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
(7)。秦始皇的历史作用:
积极: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统一、巩固的措施)
消极:滥用武力,残酷剥削,严酷的刑罚。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朝最终仅二世而亡。
2.汉武帝“大一统”:
(1)。刘邦(汉高祖)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史称西汉。
(2)。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汉武帝政治上(主父偃):实行 ,削弱王国势力。
思想上(董仲舒): , ;
民族关系上:派 出使西域;
在军事上:派 、 大败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实现了“大一统”。
(3)。评价汉武帝: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文化上:
军事上:
民族关系上:
对外关系上:
汉武帝的大一统,使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3。丝绸之路:
(1)。路线: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 出发,经 ,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 ,形成著名的丝绸之路。
(2)。意义: 。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友谊之路、和平之路、文明之路(见课本第74页)。
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 。三国鼎立:
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
208年,曹操在 中以多败于少,被孙刘联军打败,一统天下的愿望没有实现。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
221年,刘备称帝,史称蜀汉;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江南地区的开发:
从东汉到东晋年间,北方人口南迁经历了东汉末年、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三次高潮。
原因:①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
②西晋末以来的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③战争较少,社会环境比较安定;
④统治者高度重视生产发展;………………………………【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