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专题资料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七无答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08-30 09:06:48

历史复习七:中国近代史(学案)

近代化的起步)

(一):点击考标

近代化

的起步

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企业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孙中山像

 

 

1911年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温故基础

近代化的起步:

一、经济上: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

2)代表人物:奕訢(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

4内容A、前期:口号“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的安庆军械所,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   B、后期:口号“     ”,兴办民用工业(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C、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选送留学生,培养新式人才;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5)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培养技术力量,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政治上: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运动)

1、背景:(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2)严复:译述《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的近代启蒙思想家。

2、序幕:公车上书(1895.1 康有为、梁启超等)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开始标志:1898.6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5、主要内容:(                                                            )。

6、结局: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由于变法仅维持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7、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三、政治上: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1894.11 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

2)、1905.8 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统一的革命组织。

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旗帜: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1912年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2武昌起义  1911.10.10 ,第二天起义成功,史称“辛亥革命”。

3、中华民国成立:1912.1.1 1912年:民国元年);孙中山:临时大总统

★★4、评价(历史意义)

A、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功绩: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局限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了北洋军阀统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四、思想上:新文化运动

1、发起标志:1915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

2、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3、大旗: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4、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6、意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三):回顾经典;

1、学习完《洋务运动》这课后,小明对知识进行了如下的整理①洋务运动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②它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③它虽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但完全没能抑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④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没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整理的内容符合史实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9世纪末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一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一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三党”分别指(

A、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B、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3.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五四运动

4、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 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5.表l中的“运动名称一栏应该填写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6.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为“自强”“求富”而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湖北织布局等一系列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这些工业企业创办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7.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寻求革新救国思想。魏源在右图所示著作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要求维新变法                 B.提倡民主和科学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8、有一部译著,它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此书的译著者是(  

  A、魏源    B、康有为   C、严复   D、梁启超

10.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1、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

A.“民主”与“科学”            B.“自由”与“平等”

C.“扶清灭洋”                  D.“自强”与“求富”………………………………【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