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4-13 10:36:21

专题16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总体概述 

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上半期,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进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初步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以电力取代蒸汽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文学艺术空前繁荣。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斗争趋于白热化,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简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前两次科技革命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认识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概括知识,并能够对所提供的社会现象有一定的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科教兴国思想,能够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中考热点链接: 

有关工业革命的内容,中考经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但也有大题出现。常结合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三个阶段(三次科技革命)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还可以中外历史的联系。总之,因为本单元内容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它的影响非常重大,在考试中考察它的影响的可能较大。在今后的复习中可以运用比较方法来进行复习: 

四、中考试题回放: 

(2005年河北中考文综样卷)世界历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据此回答31--32题。 

3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果是 

A、 瓦特改进蒸汽机 B、 火车、轮船的出现 

C、 电话、电报的发明 D、 飞机的出现 

32、第二次工业革命 

A、 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B、 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 促进大机器生产完全代替工场手工业 

D、 使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趋势 

解析:从题型上看,属于“一拖N型”的选择题。考察的内容分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性成果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影响。31 题考查识记内容,综合各选项来看,B项是工业革命在其他领域里的扩展,C、D项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领域,只有A项是正确的。 

32 题是一个要求组全题干、并且符合背景提示要求的题目,增加了难度,考察了能力。A项中的表述不准确,应该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C项虽然符合背景提示的要求,但又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D项属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因此,只能是B项正确,它既符合背景提示要求,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正确答案B 

(2005年河北省试题)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其相同之处是 

A、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