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7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4-13 10:36:49

专题17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总体概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向帝国主义过度的进程。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导致了在欧洲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进行了疯狂的扩军备战,终于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场主战场在欧洲的战争历时四年半之久,在战争中,最新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在杀人的武器之上,表现出巨大的威力。为了一小撮垄断资本家的利益,竟然造成了欧洲几千万人民死亡,使得欧洲经济倒退了8年,人民遭受了沉重的灾难。  

二、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三条战线的形成;西线三大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俄国革命及退出世界大战;美国参战;第一次世界大站结束;一战的性质及影响。  

能力目标:  

(1)全面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经过及性质,培养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的“见风使舵”,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通过战争引起各国人民革命,各国人民革命又加速制止战争的分析,培养辨证认识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  

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争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必然结果,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这场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通过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三、中考热点链接:  

链接一:美国: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1917年,美国以为了“和平”“解放”为借口参加一战,而如今,美国又准备对伊朗实施打击,当然,借口是伊朗拥有核设备;美国的另外一个“借口”是伊朗的“独裁专制”政权。不过,美国在中东的盟友—沙特是什么政权,美国人是心知肚明的。通过学习美国在一战中的种种表现,不难看出,美国的真实意图: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石油也。  

链接二:科学技术的应用问题  

科学技术犹如一柄双刃剑,为善可以造福,为恶可以致祸。有一位科学家的人生经历为这一论点提供了非常生动、典型的事实论据。此人就是德国著名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哈伯因发明可用于生产氨的固氮法而于191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哈伯的这项发明使化学肥料得以批量生产,从而使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但是,在一战期间,这项新发明被纳粹德国用于制造炸药,哈伯也制造了毒气袭击事件。哈伯还参与了氰化氢毒气的研制,这种毒气被纳粹德国用在集中营里屠杀包括犹太人在内的数以百万计的人……。由此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必须为人民服务,才可以造福人类。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