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知识梳理】
第16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一、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失望,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加深,得出结论:必须以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1、1894年,在檀香山创建兴中会。
纲领:驱除鞑掳(满清统治),恢复中华(民族独立国家)创立合众政府(资产阶级共和国)。
从此便把武装夺取政权作为革命首要任务。
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初步形成
2、广州起义 1895年 失败 陆皓东牺牲(孙中山给予高度评价)
二、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1901-1905)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人们痛恨帝国主义,鄙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逐渐放弃依靠清政府自行改革,以致富强的幻想,开始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2、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中心:上海、东京
3、主要刊物和重要译著
刊物:上海――《苏报》 东京――《游学译编》《浙江潮》
译著:《美国独立战争》《法国革命战争史》
4、代表人物、主要论著、主要思想
代表人物 主要论著 主要思想(核心是:革命,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共和国。)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革命是"除旧布新良药";宣传"合众共和"
邹容 《革命军》 号召推翻清政府,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
陈天华 《猛回头》《警世钟》 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庭",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1904)华兴会――长沙――黄兴
(1904)光复会――上海――蔡元培
四、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中国同盟会
1、条件:可能性:(1)革命思想的传播(思想条件)
(2)革命团体的建立(组织条件)
(3)革命形势的发展(时机成熟)
必要性:分散起义的先后失败
2、建立:1905年、日本东京
3、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将其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