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姓何来?---透过百家姓看历史 教案设计
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终
第一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课程标准解读
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民族融合,而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主题却是“民族关系的发展”,显然,两个主题是有差异的。差异在哪里呢?关键就在于前者的融合,结果是在直接统治区域内融合成了一个民族,那就是隋唐时期的汉族;而后者的发展结果是多个民族并存和共同发展,在直接统治区域内出现了汉蒙回藏等多个民族,当然,在南北朝的融合中不是没有共存,宋元时期的发展中也不是没有融合,只不过各自的主流不同,一个主流是融合,一个主流是发展罢了。
辽、宋、西夏、金政权并立,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中原政权同少数民族政权战争频繁,但最终以双方相互妥协(宋朝让步更大一些)而结束战争,并维持了相对持久的和平局面,促进了民族交往和互相的沟通与了解,随之而来的是中原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展,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2)在边界设置榷场,一般采取物物交换的方式,如用北宋的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少数民族的羊、马、骆驼等。同时中原的制瓷技术和印刷技术也传播到了周边地区。(3)中原地区的民族融合不断深化。辽、宋、西夏、金时期个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极大地缩小了民族间的差距,推动了民族的融合。加之少数民族大量南下移民,更是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给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带来的新的气象,最明显的就是吸引了许多从未与中国文化有过接触的遥远国度的人民来到中国,这些人民有自己的习俗和宗教,再加上元朝统治者带有一定民族歧视色彩的政策,使人感到当时的中国有一种异族统治和多民族、国际化的色彩。所以,当时的民族关系一方面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表现在: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地区,而边疆各族人民又大批迁入中原和南方,同汉族人民杂居并和平相处;原先进入到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同汉人已经没有什么区别,皆称“汉人”。另一方面,是各民族共存但不一定融合,如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中原地区契丹、女真和汉人融合后形成的新的汉人)、南人(原南宋统治区域的汉人和其他民族的人民)的分别和隔离;或者是融合与并存同在,如来华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同中国的汉人、蒙古人、畏兀儿人等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回族以大分散、小聚居为生活特点,与各民族友好相处,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局面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经济重心南移不是开始于这个时期,从三国时期开始,南方经济就有了快速发展;唐代中后期到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连绵,南方经济得到稳定的发展;到了宋代,南方成了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先进地区,超过北方之势已成定局;这个趋势一直延续到现在。这是了解中国国情的重要内容,需要引起注意。
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表现包括,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完全超越北方,基本改变了以前以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全国经济格局。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大力兴修水利、农作物的播种区域扩大及产量增加、经济作物的栽培种植呈现出很大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杭州、成都的丝织业非常发达、景德镇的制瓷业享有盛名、造船技术已明显提高、棉纺织业已成为产棉区的主要农村副业等;商业方面,杭州、成都、广州的商业十分发达,有些南方政权以商业贸易作为主要的财政来源。
关于宋代的社会生活,可以参考张择端之《清明上河图》及其他辅助教学材料(如宋代诗词、评话等),组织学生围绕宋代城市商业面貌和市井生活状况,宋代的风俗习惯等,结合今天的生活环境,进行比较。这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生活面貌,增加对古代史的感性认识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