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教案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9-08 17:19:32

两汉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识记要求

了解

两汉水利与农业的进步、手工业的提高、商业的繁荣

体会

“两汉盛世”名不虚传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综合归纳

通过思考和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综合归纳能力

理解分析认识升华

通过思考和概总结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能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辩证观点

两汉经济的发展与400多年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民族自豪感

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取得许多新成就,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教学重点 两汉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教学难点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两汉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采用了什么经济政策?各出现了什么局面?(启发学生回答)

  A、西汉初年统治者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奖励农耕,提倡节俭,出现了“文景之治”。

  B、东汉初年,光武帝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出现了“光武中兴”。

  2、过渡讲解:由于两汉初期的统治者重视经济,使得当时经济比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请看66页“导入框”的内容。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指导学生阅读66-67页“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和“动脑筋”内容,思考回答:汉朝有哪些人先后治理过黄河?分别产生了什么效果?

  A、汉武帝治理黄河。由于黄河水患影响了财政收入,汉武帝改变态度,亲临黄河督工,命令随行官员背柴草堵塞决口。此后,黄河80多年无大灾。

  B、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经过几十万人一年的筑堤、疏河,使得被淹土地又变成良田,并维持黄河800多年不改道。汉朝农民为兴修水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2、教师接着指导学生根据67页“汉代牛耕图”和“耧车”图,回答:

  A、牛耕在什么时候出现?(春秋后期,那时要用三个人驾驭两头牛拉犁耕地。)

  B、西汉的牛耕有了什么进步?(已装上“犁壁”,便于翻土碎土;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提高了效率。)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