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冻灾气象原因分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05 09:03:41

 2008冻灾气象原因分析

       原因一:大气环流异常
        进入2008年以来,亚洲高压非常活跃,不断形成冷气团南下影响我国,造成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但是由于南方今年的暖气团也很活跃,大量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频频光顾南方地区,当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大冷气团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区,并与暖湿气团相遇后,这一冷、一暖两个正好结合在一起。受这两个气流共同影响,在长江流域雨雪天气比较多,而且长时间维持着低温天气。如果只有强大的冷气团,而没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如果只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没有冷气团光临,则根本没有什么灾害性天气。而两者齐备的时候,灾害就降临了。
        原因二:拉尼娜事件影响
       自2007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进入拉尼娜状态后迅速发展,至2008年1月,已连续6个月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0.5℃以上。分析表明,这次拉尼娜事件是1951年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次,也是前6个月累计强度最强的一次。预计此次拉尼娜事件将至少持续至春末,并可能成为一次较强的拉尼娜事件。    
       入冬以来,我国出现的降水异常分布特征和历史上较强拉尼娜事件发生后的冬季气候特征非常相似,表明,当前的拉尼娜事件是影响我国东部的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中国遭受雪灾的严重打击时,美国中部出现20摄氏度的剧烈降温,暴风雪不时出没(2008.01);百年未雪的中亚地区突降10mm大雪,刷新了巴格达100年未雪的历史(2007.12);西欧07夏季水患严重,英法损失巨大(2007夏),入冬以来,俄罗斯北部边缘地区温度连创新低,一度达到-50摄氏度……拉尼娜仍未结束,事态依旧很严重……
       雨凇:
       大气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冰晶层、暖层和冷层。如此,从冰晶层掉下来的雪花通过暖层时融化成雨滴,接着当它进入靠近地面的冷气层时,雨滴便迅速冷却,成为过冷却雨滴,降至温度低于0℃的地面及树枝、电线等物体上时,便集聚起来布满物体表面,并立即冻结,形成雨凇。俗称“树挂”,也叫冰凌、树凝,形成雨凇的雨称为冻雨。雨凇还号称“桐油凝”,极不易铲除,其破坏性极强。
        雨凇的形成需要三个特殊条件。
        一是有利的降水条件。与往年单一的大陆高压控制相比,今年西南暖湿气流超强,与东北气流长时间在上空交汇,具备持续性雨凇天气产生的降水条件。
        二是地面温度长时间低于0℃。自1月上旬以来,一直处于强大的蒙古高压的底部,地面不断有空气从东路补充南下,造成持续性低温天气,地面温度低于0℃,形成了有利于强冰冻产生的深厚的冷下垫面。
        三是有利的逆温层结条件。地面层的空气温度低于0℃,1500米至3000米上空又有温度高于0℃的暖气流北上,形成一个暖空气层或云层,再往上3000米以上则是高空大气,温度低于0℃,云层温度往往在-10℃以下。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中间暖的状态,即近地面存在一个逆温层。 
        专家解说,高压线高高的钢塔在下雪天时,可以承受2-3倍的重量。但如果下雨凇,与地表水结冰不同,雨凇边降边冻,能立即粘附在裸露物的外表而不流失,形成越来越厚的坚实冰层,从而使物体负重加大,可能会承受10-20倍的电线重量。电线结冰,遇冷收缩,风吹引起震荡,就使电线不胜重荷而断裂。
        北方虽然气温很低,但湿度很小,行人的皮肤敏感度也小;而且白天经常有太阳,行人能从光照中吸收到热量。南方湿度大,持续的雨凇天气,空气中的水分子吸附在人体表层皮肤上,蒸发过程会带走人体热量;同时,雨凇天气使人体难以从外界吸收到热量。连日来,冻雨和着冷雪,随风打到人身上,就是一种彻骨的寒冷。
      拉尼娜的影响:
  对南方早稻播种的影响
预计今年华南地区(两广及福建大部)在2月中旬至3月份的早稻播种期天气,华南南部较常年同期偏差;华南北部较常年同期偏好,仅在3月中旬前期有2至4天的低温阴雨天气,对早稻播种影响不大,江南地区春播气候条件偏差。
       对春季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影响
       预计今年春季,我国北方沙尘多发区沙尘天气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少,但与2007年同期相比将有明显增加;出现强沙尘暴的可能性较大。内蒙古东部、河北北部沙尘天气日数偏多的可能性较大。
 

       对干旱及森林火险的影响

        今春我国东部地区以少雨干旱为主,东部大部地区可能出现春旱,其中吉林和辽宁大部、内蒙古东部、华北南部、黄淮、粤桂北部春旱可能较为严重,须加强抗旱工作;夏季,全国少雨范围比多雨范围大,整体形势旱重于涝,长江下游至江南北部可能出现高温干旱。此外,春季黑龙江北部、吉辽大部、湘赣南部、粤桂北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上述林区森林火险等级偏高。
        对夏季区域性洪涝灾害的影响
       今年夏季,主要多雨带位于广西大部、云贵高原、重庆、湖北西部、河南南部、山东东部、河北北部、京津地区、吉辽大部,这些区域发生洪涝的可能性较大。
       对台风活动的影响
拉尼娜年,由于热带太平洋海温西暖东冷的结构,造成西太平洋暖池区对流活跃,容易造成夏季台风活动偏多,初夏生成台风和汛期影响我国的台风可能较为活跃,并有利于北上台风的活动。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