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复习教案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9-26 10:58:29

知识点1 强弱电解质的比较判断(以弱酸为例)
1、在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对强弱电解质做导电对 比实验。导电性强,则为强电解质。
2、在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如将锌粒投入到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中,结果前者比后者反应快。
3、浓度与的关系。如的醋酸溶液,其,即可证明是弱电解质。
4、测定对应盐的酸碱性。如溶液呈碱性,则证明是弱酸。
5、稀释前后的与稀释倍数 的变化关系。例如,将的酸溶液稀释100倍, 若,则证明酸 为弱酸;若,则证明酸为强酸。
6、利 用实验证明存在电离平衡。 如向醋酸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再加,颜色变浅。
7、利用较强酸制备较弱酸来判 断电解质强弱。如将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出现浑浊,说明酸性:碳酸苯酚
8、利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判断。如非金属性:,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水化物的酸性:
知识点2  弱电解 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条件(温度、浓度) 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温度和参与建立平衡的分子、离子的浓度都影 响电离平衡。
(1)浓度:在一定温度下,同一弱电解质, 溶液越稀,阴阳离子碰撞机会越少,故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降低,这时电离速率大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2)由于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升温,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降温,平衡向离子结合成分子的方 向移动。
(3)当增大或减小参与平衡 的分子、离子的浓度,平衡向减小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3、电离平衡常数
(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弱 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之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用Ka来表示(一般酸的电离常数用Ka表示,碱的电离常数用Kb表示)。
(2)电离常数的意义:电离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初步判断弱电解质电离的趋势,K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弱酸酸性越强或弱碱碱性越强。
(3)电离常数随 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与弱电解质的浓度无关。
 、测定对应盐的酸碱性。如溶液呈碱性,则证明是弱酸。
5、稀释前后的与稀释倍数的变化关系。例如,将的酸溶液稀释100倍,若,则证明酸为弱酸;若,则证明酸为强酸。………………………………【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