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三同步辅导第十一讲(学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6-26 15:54:06

高三地理同步辅导第11讲

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 第一单元 第1~2课  P.1~P.9

致同学们:

同学们,本讲开始我们学习高中地理选修(二)的内容。选修(二)讲述的是有关国土整治的知识。全书以个案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若干国土整治方面的典型案例。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案例本身所讲述的地理事实及其原理,更重要的是通过个案,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做到能举一反三。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大事和时事热点。用科学的观点去分析、评价它们的利弊得失。突出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

本册教材的知识与初中地理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初中地理的区别在于:它是以区域而不是以部门地理来组织教材的。它将部门地理的内容落实到具体区域上。所以说,本册教材涉及的许多知识都是以初中地理知识为基础的,是初中地理知识的提炼和综合。要学好本册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必须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

【本讲重点难点释疑】

1.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及区域界线:

国土辽阔,山区面积广大,区域差异显著,是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区域差异的存在,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的水平和基础。为了加快区域发展的步伐,我们应研究各区域发展的优势是什么?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人地关系中存在哪些问题?从而为因地制宜,进行区域整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区域差异主要分自然和经济两个方面,本讲主要讲我国三大区域的自然差异。

在我国,决定自然环境地域差异的最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形。综合两方面的因素,将我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三大自然区(见课本图4.1)。其基本的形成原因是: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②受太阳辐射从赤道的西极递减的影响:我国气温及热量条件由南向北递减;③由于海陆分布及地形的影响,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④青藏高原地势高耸,使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在此转向,形成特殊的高原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之间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边界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东部则大体以海拔3000米等高线为界。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