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三一轮复习学案:时间的问题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6-30 07:47:50

时间的问题

学案导学

高考要求:

1.掌握地方时的计算。

2.掌握区时、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计算。

3.掌握日界线及两侧日期的变更。

(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等知识是中学地理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各大地理考卷必考的知识点。该知识点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成为近几年来高考重点考核的内容。该类题考察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知识应用及迁移能力,图形设计新颖、设问灵活、综合程度高,具体命题可能结合某一重大地理事件进行,往往以日照图为切入点,进行时间和空间上大跨度的综合考查,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的考查。)

【概念比较】

1.地方时:是指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同线同时)。

2.区时:是指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同区同时)。

3.日界线:①人文日界线: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②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所在的隐形经线。

问题一:地方时。

【基本规律】

1.地球上的地方时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确定,某地的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当地的地方时为_______点,与其相对的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点。

2.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越往东时刻越早,即东早西晚。

3.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

【基础能力】

地方时的计算分三步进行。

①空间定位清楚。(用图式表达两点的经度定点,清楚准确直观反映空间关系)

②地理分析到位。

(已知、未知、东西关系、经度差和时间差的相互转换,四者知其三, 可以任求其一)

③数学计算准确(认真计算,仔细检查)。

(经度相差15°,时刻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刻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东早西晚);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例1】已知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是正午12点,东经116°的地方时是      ;而另一地点的地方时为6点56分,它所在的经线的经度是     。

【例2】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为12时,则1340E的地方时为:

A.9时      B.20时56分     C.8时     D.9时56分

【例3】我国最东端约在东经135010 ′ ,最西端在东经730,当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_________。

【例4】已知1750W的地方时是12点,乙地的地方时是9点25分,问乙地的经度是多少?

问题二:区时。

【基本规律】

1.时区的划分:每隔________划分为一个时区。

2.各时区都以本区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

3.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都是15的倍数。

4.特别注意零时区(中时区)和东西12区的划分。

(国际标准时间,一般是指零时区的区时;美国东部时间一般是西五区的区时;西部时间一般是指西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