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16册第6课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12 15:13:12

一、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明暗造型的基本知识,尝试用多种手法表现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提高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张扬时代个性。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特点:

如何通过观察去理解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怎样用表现手法的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淡化透视和三大面、五大调子,以具体的实例说明明暗产生的一般规律,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创作,使作品彰显学生的个性和时代特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该课一大特点。

三、学习材料:

教具:课件、范画、静物、调光台灯。

学具:(1)收集的图片、照片、下载的资料。

      (2)喜欢的写生物品。

      (3)自己喜好的明暗表现不同的材料和工具。

四、教学设计:

课 时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课前准备

  调试多媒体设备、准备范画、静物,组织教学。

 学生准备资料、材料和工具。

2、引入新课

  比较范画,圆形和球体有什么不同?

  一个是平面的形,一个是有明暗的体积,体积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利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浏览明暗立体感强的作品,学生感兴趣的卡通等。

  思考平面的形到明暗立体的形成。

3、讨论与分析

  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老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放上六面体和球体请一学生用调光台灯照射物体。

  学生讨论,发表明暗变化的看法。

  老师总结学生讨论分析的明暗变化的规律:

明  光源和物体远近不同

暗  光源的强弱不同

色  光源与物体的角度不同

调  观者与物体的距离不同

不  物体本身的色彩不同

  问题:明暗色调不同我们怎样去表现?用什么手法表现?

  指导学生看书本中的学生作业思考后再回答问题。

  加强学生对明暗变化的印象,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学具,如文具、苹果、小装饰物件等拿出来,感受明暗变化的规律,观察六面体为什么有黑、白、灰的变化,球体的变化形成调子等。

  学生明白明暗变化的规律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线描苹果,要求每一学生也画一线描苹果添加明暗,表现立体感。

  展示学生作业趁势引导学生学习明暗的各种表现手法。

  (线描苹果添加明暗时间要短,学生有感受就达到目的)

  通过投影展示课前老师准备的苹果各种不同的明暗表现方法,如铅笔调子画法、结构画法、钢笔画法、淡彩画法、水墨技法、黑白块面画法、剪纸拼贴、电脑制作等。展示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同一苹果用具象、意象和抽象去表现。

  说明明暗表现使用不同的媒体、不同的表现手法,作品创造的意境不同。

  学生配合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调节台灯时远时近、时强时弱、角度变换。学生前后左右距离不同多视觉的观察等,使学生对明暗的规律有一定的认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讨论:明暗变化的规律。

  学生讨论回答六面体有受光面、背光面和中间色的变化,球体明暗变化逐渐过渡等。

  表现手法有素描、版画、钢笔画……。

 

  学生参与度更高、主动性更强、兴趣更浓厚。

 

  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多元化及现代艺术观念的渗透,鼓励学生从传统的圈子跳出来,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欲望。

4、实践活动

  学生练习:以自带图片、照片、文具、水果、小装饰物为媒体,完成一张具有明显立体表现的作品,也可利用电脑进行多种方法的制作。

  要求表现内容、形式、方法、工具材料不限,个性张扬,形式感强。

  教师巡视指导

  根据前面所学知识,独立或合作完成自我意识较强的富于明暗与立体表现的作品。

5、总结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谈创作意识。

  老师小结。

自评、互评相结合。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100%(1)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