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第二课时)知识点导学案 高三语文学案
正确使用成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准确辨析易设误成语的几种类型 ;
(2) 掌握成语题的解题技巧;
(3) 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重点难点】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学习掌握成语的方法
【方法指导】讲练结合,掌握规律。
【知识链接】
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合要求的。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想入非非,灯红酒绿。
【研习典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07高考江苏卷)
A.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B.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
C.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D.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人市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
【答案】B(A项,“改弦更张”,改换乐器上的弦,重新调整安装,以使声音和谐。出于董仲舒《贤良策》“窃谓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后用“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变更方针、计划或改变做法。B项,“推波助澜”指风吹波浪助长水势汹涌,后比喻推动某种事物的发展并扩大它的影响。多用于坏的事物。用在这个语境中是不恰当的。C项,“一孔之见”,从一个小孔中所见到的,比喻见解狭隘片面。本句为自谦之语。D项,“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问题小结】《考试说明》要求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这里所说的词语一般包括常用实词、常用虚词、常用成语。本题所考的四个成语都不太冷僻。三个正确,一个错误。题目设置的难度不是很大。但由于大多数学生的阅读面太小,不大能利用语言积累辨析成语的正误。对成语的掌握多采用死记硬背的做法,结果费力甚多而效果欠佳。记忆成语一定要注重掌握其核心信息。
【牛刀小试】
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