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8 新人教版必修2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4-15 10:24:36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教材分析

由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给准确认知带来困难,因此成为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应考虑在学生已有知识(如有丝分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将微观变为宏观的教学活动。为此将本节模拟建构的部分活动前移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设想。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开展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2.教学难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

四、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局限性,特别是教学内容本身的抽象性,都给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通过教师的设疑,从计算机动画入手,以探究式教学过程为思路,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推理、对比,引导自己探索减数分裂过程的有关知识,形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思维空间

五、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讲解法、实验法。

六、课前准备

课件、图片、实验用品。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人的体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从人的精子、卵细胞到人的体细胞之间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变化过程?人的体细胞是怎样形成的?

父亲的所有精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并无差别,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也是如此。可是“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同样的精(卵)原细胞会产生不同的配子吗?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模型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教师按教材P23-24要求指导学生完成模型建构。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