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指导:抓精抓实 有效复习——在09年春市小学语文毕业复习研讨会上的指导发言
——在09年春市小学语文毕业复习研讨会上的指导发言
王泽斌
“复习是学习之母”。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复习,从而让学习者所学知识获得更牢固的巩固,智慧得到充分的发展,能力得到扎实的提升。因此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而复习应该是学习者一种内在的需要,是一种学习理想的追求,复习中会让人产生一种说不出的快感。所以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了实现我们和学生一起去实现毕业复习的理想,下面就今春毕业复习方面的一些信息、要求与问题,同老师们进行一些沟通与交流。
一、把握复习要旨,理清复习思路。
1、明确目的。
以课标为尺子,紧扣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性总目标要求,在复习中要充分落实小学阶段所要达标的系统知识、学习水平和基本能力(既包括知识积累、读书积累、诵经积累,更包括语言表达与应用)的整合与训练。
2、理清头绪。
一是要站在小学整个语文教学阶段,以课标为准,从宏观上全面理清学生语文学习的应达标水平。如双基要求:识字数量及相关掌握水平、学词范围及相关能力要求、句段指向及训练要素、读写知识及相关规律等,做到心中有标,方可复习有序,训练有法,教学有效。
二是要扣住现行教材,走进文本,从中观上全面寻找到全面有效复习的训练点。复习中,老师们不仅要把握本册教材内容与各项训练要求与要素,还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一路学过的教材,知晓教材思路,把握训练主线,熟其基本规律。如阅读,什么时候读了些什么,训练了些什么,掌握了些什么,如何读句、读段、读篇的,写人写事写景状物各怎么读的等等;再如名言名句、名篇名著、经典诵读类的积累,近几年按规定都读了哪些东西,学生在哪册那个单元都读了些什么,能不能按类归纳等等;再如习作,从三年级起,每学期学生都训练了一些什么,写了些什么等。
三是形成明晰的复习思路,作好安排,从微观上确立每一周每一天每一节课的复习设计。复习最忌脑子一团麻,打乱仗,或是走到哪里唱到哪里;或是扣着书或是资料,进行重复无的目的混乱的做题与训练,这样不仅无效,而且还有反作用。因此,在复习阶段,老师需要更精明、更深入、更具体、更细致地备课,备教学,备作业,备训练。
其一是老师对学情要作细致入微地分析,做到心里透亮透亮,并分层给学生排排队,以提升复习的针对性,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其二是对所有复习的知识点、能力点、训练点理一理,去粗取精,去表取里,去轻取重,聚焦要点,这样能集中火力,以点带面,让复习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收获最好的效果和质量;
其三是要结合学生知识与能力训练的接受规律,确定好先复习什么,后复习什么,整合什么,穿插什么,就像一手牌,或是装修一栋房子,要教学有序,复习有路,使复习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就会把复习的东西掌握得更牢靠。
思路决定出路。复习教学充满了辛劳与智慧,只要我们胸怀全局,理清思路,就能居高临下,登高而呼,驾驭自如,变被动复习为主动复习,复习效率也会事半功倍。
二、抓住复习规律,突破教学难点。
1、整合多元信息,巧妙设计练题。
复习中要高度重视复习题目的设计,设计综合性强的、信息量大的、训练性强的、智力因素浓的复习题,是老师们在复习教学中要做的重要工作,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性,并强化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提升。
一是结合教材对我们已训练过的单元题、复习卷及课堂练习册中的各种训练题进行梳理、甄别、筛选,设计出对学生更有吸引力的、训练效果更好的新的训练题。如下面这两道题,就很有味道:
二是结合复习目标达成的需要,从网上或是从相关资料上选择较有特色的练题。
2、把握学习规律,突破复习难点。
无论是知识识记,还是读书积累,或是阅读理解,或是说话写作,都有规律可循。复习中如何强化学习规律的把握,能牵一发而活全身,它对于理清学生思绪,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和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同时,能用更经济的时间,收到更大的复习成效。只要老师认真总结、概括,这样的训练并不难。如学生在语文学习的众多基本能力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总是个老大难问题,很多老师总是感到无所适从,理不出头绪。难道真的无规律可循么,绝对不是。理一理可以发现,阅读理解的能力核心可以概括出五个方面,只要在复习中让学生把握了它,内化了它,也就抓住了独立阅读理解的牛鼻子,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就必定会大步提升。
①概括能力。就是将文章读薄,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一些生词,能够通过上下文(或为语境法)来捉摸出它的意思,能够上下联系起来思考一些句子表达的意思和妙处。
③抓文章重点句子的意思。一个阅读能力强的人,往往能很快地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段)、中心句(词)。一旦抓住了这些句子,理解文章就变得很简单。
④领悟具有言外之意的句子。通过一定形式表达出语言之外的意思——这是作者表达上的亮处,一个好的读者一定能领会。
⑤联系生活来领会文中关键句段的意思。就是从文中读出自己,读出具有个性的“我”。
围绕以上五个能力反复训练学生,必能柳暗花明。从众多阅读理解考查题目的设置来看,答案总会体现在这样三个层次之中:即“文本之表(中)”、“文本之里(上)”和“文本之外”。
三、重视考试研究,优质高效复习。
在复习中,结合当今小语改革发展趋势,我市小语测评基本要求,加强对现行考试理念、考试方向、考试形式、考试出题的研究,对于提高复习效果,优化复习过程,实现有力竞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下面就将我市今春检测出题的基本信息与要求提示给老师们。
1、基本取向:
所出检测题将结合新课程全面实施的重要进程,把握小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体现我市今春语文教学教研的成果,反映我市近几年来评价出题的基本风格,讲求“稳中求变”,“变中出新”,注重让小语姓“小”,突出合格考试,不出难题、偏题、怪题,不搞弯弯绕,讲求适量、适度和坡度、效度及区分度,突出水平考试尺度,既重高分率,又重低分率,让95%的学生(取农村中心小学一级为中点水平出题)能够及格并取得应有的好成绩
2、检测内容:
①坚定地立足教材,注重双基。出题中仍突出双基,并占很大的分数比重,而字词则识写与应用是重中之重。一是低中年段,对于识写分开的字,按要求分开考,特别低年段,不将会认字列入会写字中考学生;中高年段,重视生字的综合考查。二是各种名词不列入考试内容,其它词也不作孤立解释,重点考检文本中强调的成语或好句、名句的理解与应用。三是文本中的重点句子,将跳出死读硬记的出题方式;对语文园地中的基础题,出题将仍将得到重视并灵活体现;对于句型的变化和修辞性的句子,出题将注意针对性,不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