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09年春小学语文教研工作意见
承前启后,以时俱进,务实求新,扎实发展,通过教师成长提升学生成长来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学全面改革,向语文教学要更有内涵的、生成性更强的教学质量,是今春小语教学教研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一、做硬常规,把基本教学环节抓扎实、抓到位、抓规范。
常规决定课改发展快慢,决定教学质量高低。今春要以课改新起点来全面规范我市常规教学,用科学发展观来调整教学,指导改革,做到在教学环节上环环相扣,一丝不苟,高质高效,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其要强化点是:1、备课要硬,必须在吃透教材、内化文本、融汇贯通上求真求实,老师要把自己成作者,读成语文,体现学高为范,要坚决杜绝备课不见课,人在文外书外不负责任的辱师备课行为,特别是用四下和六下新教材的老师,更是要下功夫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用做教材。2、设计教学要以“学”为本,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结构合理,丝丝相扣,并内化于心,做到运筹帷幄,要坚决杜绝用旧教案、抄写他人教案、非备非教和不备而教的“糊涂官打糊涂百姓”的越规行为和误人子弟的行为。3、严守课表排课,严格课堂章法,严用教学设计,严肃教师行为,句句环拱目标,语语体现教学,环环突出主体,要把每分钟用足用有效用到学生发展上,真正落实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坚决杜绝随意性教学,霸权式教学,应付式教学,课内损失课外补救式的教学行为。4、课内外作业布置要讲求针对性、目的性和训练性,要充分体现少而精,趣而活,优而实,并做到书写作业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同时更要注重语文实践类作业布置(如采访、搜集、查阅、调研等),低中高段书面作业量分别要控制在20分钟、30分钟、40分钟以内,并做到和数学或其它学科交叉布置(即隔天一次,或读或写或做),教师要即收即批,并打好两分(书写分,答题正确分)并及时反馈,要坚决杜绝题海战术及时间加汗水的作业训练,中午和课间不得布置作业。4、单元检测题要及时在单元结束后安排时间规范检测(不能当作业做),并由老师改阅(不得让学生代笔),改后要有简要情况分析与反思,并进行教学矫正,不断改进教学,同时成绩载入《教师工作手册》并上报学校教导处,而考卷在学生更正后老师要整理存放,以待期末进行复习使用。5、关于作文教学,低年段建立写话本,中高年级有标准的作文本,誊写要讲求规范,首页为目录,正文每篇作文要顶格,老师要即写即改即评,老师精改2-3篇,批改要有导向性、指导性,同时要充分体现每次的作文个性特点;略改1-2篇,但仍要有生动活泼的点化与尾评;强调学生自改、互改2-3篇,老师要教方法,体现批改质量;要打好三分(写字分、评改分和作文本身的质量分);每周写日记两篇为宜,要注重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对以上基本上常规,教研组要严格检查,学校要细化管理。
二、狠抓课改,建立向教研要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教与研是教学的一张脸的两个面,没有教研就无法形成有活力的教学,它是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本质要求。1、每个语文老师必须从学上给自己下死任务。一是把多读书、多吸纳、多练笔、多思辩、丰富文化积蓄作为生命需要,从课本读出去,再从课外读进来,做到用丰富的语文内涵来教语文,让语文本身说话;二是老师要回归儿童,和儿童共同读书,读儿童文学,读名著名篇,读国学经典与传统经典,以老师的读来影响学生的读,以老师的读书习惯来打打磨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为学生人生打下厚实的精神底子,让读书与写作成为学生的最爱,老师要抓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这把金钥匙;三是老师要强迫自己多读语文教育专业书籍,专业教育杂志,特别是要把课标读熟内化,并于教中用,用中教,汲纳信息,消化信息,创新教学,“猛药治重病”,今春每个语文老师必须力争做到学有所得,用有所获;四是各乡镇要以乡镇中心小学为现场举行一次有内涵的“教师才艺展示”活动,以促进每个老师专业得到充分修炼。2、强化教中研,研中教。一是每个老师要着眼于语文教学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字词句篇点知识的训练,文本各种具体课型的教学,确立出其教学的基本定位,寻找出其基本的教学方式、结构与流程,凸现出富有个性的教学特点;二是要一条条梳理出新课标的新理念、新教法,结合教材具体编排思想与意图和我市教研重点,应用于教学,落实于教学,并于教学中体现出新课改的教学风貌,使之成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抓手;三是理清“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深刻内蕴,全力以赴改革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优势上得到充分发展与成长,使语文课堂情味流淌、充满活力,并通过学生喜爱语文老师、喜欢语文课、全力参与语文课学习的心智与情绪状态充分凸现出来。3、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活动。一是要围绕市“构建和谐课堂”的研究重点,从其思想内涵、基本特征、构成要素、关键环节、教学要素、师生行为、课堂呈现、质量要求上作深入有序的探索,每个老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能用自己的教学说话。二是从今春起步,在每个课堂、面对每个学生落实“三读行动”研究,积极理清“三读”的意义、关系、内容与定位,要弄清“三读”的内涵、整合的策略、实施的通道、度量的把握、衔接的要因,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内容,要逐步探索出“三读”的教学特点、适度要求、行为方式,每所学校和每个老师,都要结合“和谐课堂”“语文教学方法现代化”和作文心理问题的研究,将“三读”通过具体教学行为体现出来,转化成教学质量和研究成果;同时特别要分年段、分学期把所规定的优秀诗文、名篇名著与传统经典读全、读足量、背到位,并重视年级间有效衔接。三是提升教研活动务实性、有效性、针对性、环拱性和创新性。其一是要赋予“三课”活动以新的元素,要将“三读”研究整合其中;其二是学校教研组要开展一至二次有活力的教研活动,除“三课”外,每人至少上一节研究课或展示课,要让每个老师在学校教研活动中得到打磨,并做到轨迹清晰,成果明显,使每个老师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得到积极提升。
三、强化互动,不断提升全市新课程实施与发展的整体水平。
互动是激发与提升学校、老师课改与教研水平的动力源。1、学校要扎实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本学科重点可实施开学整册结构备课、阶段单元个性备课、学尾反馈整合备课和内容归类分项备课(以类定备,如全册性阅读中的识写备课、口语交际备课、阅读不同类型课文备课、作文四环节结构备课、语文园地备课)等,中心备课组要严密组织,精心策划,细微按排,做到开展活动前人人明确要求,个个深入钻研,校校有独到见解,师师有书面发言,以深入探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切实可行的、并能充分体现功能的备课成果,特别乡镇中心小学一级学校更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信息优势、智囊优势、领军优势、人员优势及领导优势,让集体备课走得更高更远,真正做到成果共享,课改共振。2、做实话题与课题的探索与研究。一般学校要坚持话题研究,每个教师要重视从教学中发现话题,研教整合;学校要梳理教师话题,从中确定出具有共性的话题开展研究活动,在不断的问题探索中促进老师教学理念的提升,课改水平的提高。乡镇中心小学一级学校要注重将话题不断转化为具有涵盖性集中的课题,进行一题带多题综合性较强的话题研究活动,并让每个老师各有侧重地在活动中唱主角,将学、教、研、写一体化,通过提升每个老师的教学实力与品位来促进学校课改发展。市实小、陆城一小、枝城小学要分别把“放心飞翔,开心作文”、“能说会道,快乐交际”、“三读行动”研究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不仅做到计划精要、过程精细、安排精到,更要讲求整体实施、环环落实、探索独到、策划独创、实施有力、个性张显、经验新鲜,不仅能在全市推广并形成冲击性影响,并能将其研究不断物化成成果在各层次网络与刊物上推出;枝城小学的课题力求今春不断向全市推出实验研究的新经验、新作法,同时还要争取在市以上教科所立项,并准备在更高层次专业杂志上成系统地推出课题研究成果;市实小的课题研究要力求有突破性发展,为全市作文教学改革树起一面更鲜更红的旗帜,让实验小学的引领作用更有说服力地充分地发挥出来;一小的课题要加大研究力度,力求有新的起色,以满足我市目前“口语交际”课改发展指导的需要。3、积极挖潜充分发挥“人研”的引领作用。一是省地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名符其实,具备研味、学味、改味,在课改中凸现与众不同,充分在市级与所在的各级各类学校发挥引领作用,做到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主动积极的课改探索意识、投身研究活动的带头意识、承担课题与话题研究的责任意识、敢为人先的成果物化意识;二是各级各类学校既要给学校的名师、课改发展意识强的老师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用好用足他们智慧与能量,又要不断培养和挖掘新的力量,让更多的有语文教育理想的老师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三是小语学科将继续组织全市最优秀、最有内涵的语文老师送教送研,同时给更多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师搭建课改平台,让其展示自己的课改与研究风采,从而通过多种教研互动形式,全面提升我市小语课改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