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1课时)教案 山东临清四所高中化学教师制作化学选修四教学案.doc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章包括“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燃烧热 能源”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三节,属于热化学基础知识。热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热现象的科学,曾为建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提供了实验依据,反过来,它又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具体应用。它主要解决各种热效应的测量和计算问题。在必修2中,学生初步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知识,对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章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与提高。
1molH2与1molCl2反应的反应热的推导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可以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形象化教学,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示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情况,并与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及能量差联系起来,以使学生理解△H的涵义及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关系。
探讨化学反应放热、吸热本质时,要强调三点:①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和反应物总能量不同;②反应中能量守恒;③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能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和吸热,如果两者能量比较接近,则放热和吸热不明显。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⑴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3)理解反应热、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焓及焓变等概念。
2、 能力目标: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难点:焓变,△H的“+”与“-”.
四、学情分析:
本章介绍的是热化学的一些初步知识,以启发学生从能量角度考虑化学反应问题,有利于学生较全面地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授课时可以通过回忆高一有关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验入手,引出反应热的概念、符号和一般采用的单位等。再联系化学反应的本质,即反应物分子的旧化学键的断裂所需要的能量和生成物分子新化学键的形成所放出的能量,定量讨论反应的能量变化,说明了宏观的反应热和微观的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所吸收和放出的总能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出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
五、教学方法:归纳、总结等方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的知识,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是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由焰火画面导入。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能量变化:热能,电能,光能等。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化学反应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回顾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并举例。
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
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那么化学反应中能量到底怎样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反应热与焓变。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反应热△H的“+”与“-”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关系
让学生思考:对于放热反应:(1)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
(2)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
(3)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
(4)规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境?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能深入领会反应热的含义,加深学生对△H的“+”与“-”的表示。
探究二:反应热的计算表达式………………………………【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