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第2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单元分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2-05 10:20:02

一、内容分析

烃的衍生物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知识点丰富、知识结构严密是烃的衍生物特点。教材依然依据社会、生活的视角,从众多的烃的衍生物中选取了乙醇、乙酸、油脂、糖、蛋白质和氨基酸,作为必修有机化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也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应该具备的生活常识。而这几个物质的呈现顺序遵循了有机化学知识的因果联系,即采取了学科知识系统的顺序,为学生形成较为清晰、合理的知识结构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烃的衍生物不仅是烃的延续,更是发展。教材在第一单元最后以“信息提示”(栏目)的方式介绍了官能团的概念,为从一个新的角度学习烃的衍生物铺下了线索。官能团是有机化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有机化合物间相互联系的内在依据。尽管,教材选取了有限的几个烃的衍生物,但官能团彼此间的反应关系依然是非常清晰、明确的,体现在本单元所选取的化学反应上,如油脂的学习是从乙酸乙酯开始的,既承接了上一个主题(酯化反应),又引领了油脂的水解反应。帮助学生形成官能团的概念,对有机合成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必修教材中对有机合成的要求较低,但这一思维方式对有机化学(选修)的继续学习是关键性的。

    为了学生在必修化学的学习中对有机化学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教材选取了大分子及高分子物质如糖类、蛋白质,为了不增加知识难度,通过大量探究实验来学习这些物质的性质、记忆官能团,但为引入物质的结构(式)。可见,本单元各物质的教学要求层次是截然不同的。

二、目标分析

烃的衍生物的教材中,知识目标与过程目标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首先,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探究实验(比较人教版),倡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记忆各种有机化合物,降低了学生在初次接触有机化学的难度,同时,学生也不断地领略到化学实验的魅力。其次,作为必修中的有机化学,知识点的要求是非常有限的。编者精心选择了几个最有代表性的物质,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在整个有机化学中也是举足轻重的。有限的几个物质体现了官能团间严密的化学关系,学生不再局限于物质间的类属关系,而是建立有机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从官能团、物质的结构认识、理解有机反应。在知识目标的达成中培养了学生的方法技能和思维技能。

本单元无论从物质的引入还是有机反应的选取,都展示了课程理念之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彰显化学的社会价值。从酒精饮料、食醋、油到糖、蛋白质,涉及生活、社会、生命的各个角度,实现了从生活走入化学,从化学走入生活的科学价值。学生在从与生活、社会紧密联系的有机化学知识中看到了化学的贡献,感悟了生命的珍贵,世界的丰富多彩,知识的力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社会实践的勇气。

三、重难点分析

从结构而言,羟基和羧基是基础,教材通过酯化反应引出酯的结构,由酯的结构发展到油脂;从有机反应而言,羟基的活泼性、羧基的酸性是有机合成的基础,酯化反应在知识的过渡中非常重要,因此,酯化反应是教学中重点突破的,就为学生顺利地理解酯(油脂)的水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材两处出现了水解反应-酯(油脂)、淀粉,可做适当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水解反应的统一的认识。糖、蛋白质、氨基酸中知识点的难度不大,但实验所传递的方法技能是不能忽视的,在探究与讨论交流中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

醇、酸、酯是有机合成、有机物结构知识体系中的关键点。教材没有讲述反应机理和反应的名称,但在方程式中显示了反应前后官能团的变化。当然,有机化学中化学反应、物质结构无疑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教师要把握教学的尺度,基于学生认知水平上的知识的适当延伸是可以的,但不要过度地拓展知识,添加一些较难理解的有机反应。

四、教学建议

本单元知识丰富,重点较多,化学与社会、生活“纵横联系”,教学时间长,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思考有效的教学策略,作如下建议:

首先,本单元介绍的物质从低碳数的乙醇、乙酸到高碳数的糖类、大分子的蛋白质,物质的跨度较大,学生在接受这种变化时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中可采取从社会、生活中引入物质(教材的编写意图),弱化物质间的变化。也可适当用实验引入,以拓宽学生的思路。

其次,与人教版(旧)相比较,增添了探究实验。在教学中要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改变以往实验的验证性作用。探究不等于“甩手”让学生独立实验,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实验进程、实验问题,有效地引导学生就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对实验的异常现象要更加关注,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再则,教材中设计了各种栏目,教师要充分利用,不要统统变为“自读”,失去了学生间交流、讨论的机会。交流是学生间相互促进、相互弥补的机会。教师可给予适当的指导,甚至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现状的机会。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