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教案 高考化学.doc
高考化学 第一节 金属的化这性质 第2课时教案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铝和NaOH溶液的反应。
2.通过查阅资料、社会调查、思考和交流等方法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过程与方法
1.加强实验教学,按照观察、思考、分析、交流方式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行实践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报效国家的责任感。
2.通过介绍铝的冶炼,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格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动手实验体验化学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
教学难点
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分析
教具准备
多媒体及课件、铝箔、酚酞、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试管架、试管、镊子、砂纸、导管、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钠、镁、钙、铁等金属与非金属、水反应的情况,请写出钙、铁分别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Ca + 2H2O====Ca(OH)2+ H2↑
3Fe+4H2O(g)
推进新课
[板书](三)铝与盐酸及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实验3-4]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提问:实验中有何现象发生?
回答:铝分别放入盐酸、NaOH溶液中后,铝逐渐减少且有气泡产生,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可观察到蓝色火焰。
反应式: 2Al+ 2NaOH + 2H2O====2NaAlO2+3H2↑
2Al+6HCl 2====AlCl3+3H2↑
小结:铝既可以与盐酸反应又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注意:若要检验铝分别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气体是氢气,盐酸和NaOH溶液的浓度应稍偏大,如可用6 mol ·L-1的盐酸和30%的NaOH溶液。还要保证氢气产生的一定速率和一定数量。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可观察到蓝色火焰,但不明亮,用爆鸣的检验方法成功率比较高。铝片不宜太纯。在反应中可观察到开始反应较慢,后来渐渐加快,这是因为开始时是铝表面的氧化膜先发生作用,氧化膜反应完以后才有H2产生,而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也加快。
应用:铝制容器不宜蒸煮或长时间盛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实践活动]
提示:1.让学生在课外用卡片的形式把提出的问题收集并汇总,然后分类。
2.把学生的分类情况和自己选择研究、调查的问题的结果以书面形式上交。
3.把结果张贴或在课堂上交流,教师对学生参加这次活动的情况要作出评价。
问题举例:①金属都有光泽吗?铁块上的灰色是光泽吗?
②观察铁粉为什么看不见银白色光泽?
③哪些金属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实验室有金属钠单质,可以说钠在自然界以游离态存在吗?
④为什么有的金属只有一种化合价,而有的金属有多种化合价?
⑤铁有银白色光泽,为什么铁又称为黑色金属?
⑥铝的导电性比铜的差,为什么电力工业上常用铝做导线?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