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的方向;
2、学会用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
3、知道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及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2、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亲身参与科学探究过程,在活动中学习物理规律的探究方法;
2、用常见的物体作为实验器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发现,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
3、在活动中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的科学精神,同时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称重法测浮力;
2、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1、利用液体压强规律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2、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探究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准备:
1、演示器材:
力传感器一只(-20N—20N,0.01N)、数据采集器一只、500ml烧杯两只、食品保鲜袋、火柴、蜡烛、细线、
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四人一组)
大塑料杯三只、细线、
3、备用器材:气球、三角架、橡皮泥、酒精灯、温度计、形状相同重力不同的两只小瓶、250ml烧杯
4、自制PowerPoint 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实验1:用力传感器测量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G,并记录;
实验2:用手轻托钩码,观察测力计示数的变化;
实验3:将钩码放入烧杯中,慢慢向杯中注水直到钩码浸没,同时观察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并记下浸没后测力计的示数G/。
教师:对比刚才的几次实验,水对钩码产生了一个向上托的力,即是浮力。
引入本节课课题---认识浮力。
一、什么是浮力
教师:是不是只有水才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呢?
实验4:将钩码浸入果汁中,观察测力计示数的变化。
屏幕显示:浮力是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了一个向上托的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教师:我们能否计算出刚才实验中钩码所受浮力的大小呢?怎样测量浮力呢?
学生回答。
教师:物理学中把这种测量浮力的方法叫做“称重法”。
屏幕显示:………………………………【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