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及2011年高三复习建议
2010年物理卷14道必做题中,力学6题,共40分,占30%;电学8题,共56分,占46.7%(2009年物理卷必做题中,力学7题42分,电学7题54分),占比与去年相差不大。
从考查内容范围看,考试说明列出108个知识点,试卷中考查了24个,基本包括了重点的主干知识(2009年考查了30多个知识点)。
二、2010年江苏试卷特点分析
1.重点突出,思路明确。
2010年江苏高考的物理试题突出了力学和电学的重要地位,力学中物体的平衡、力和运动的关系、动能定理、摩擦力问题、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都在试题中体现出来;电学中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现象的电压、电场中的物体的运动、变压器等也表现得非常到位。试题沿袭了2009年高考试题的风格,老题新变,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重视。如选择题中的第6题天体问题、第7题远距离输电、第4题自感问题,虽然是一直考查的内容,在原有电流图像基础上发展为电压图像,还是有所突破。当然也有少数题过于陈旧,某些选择题的选项与学生平时训练的原题基本相同,略显不足。
2.选考部分难度降低,适得其所。
2010年高考选做题相对来说比较平实,容易得分。今年高考前夕,省考试院对原来的《江苏省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作出了较大力度的调整,2010年江苏高考的《考试说明》在许多考点上已经与新《物理教学要求》接轨。2010年江苏物理高考《考试说明》与2009年相比最大的变化,在于调整后选修3-3、选修3-4和选修3-5 已经没有Ⅱ级要求,意味着这部分内容的考试要求并不会太高,考试重心进一步前移。高考题目的难易搭配很好,每个题设三小问,有两问是概念,一问是计算,分配较合理。三题都注重骨干知识,有新意,其中选修3-3第三小问,考查的是分子运动的动理论,创设了一个深水中和岸上人吸气的情景,进行有关分子数的计算,不落俗套,较有新意。选修3-4最后一问是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求玻璃折射率的题目,要看学生的基本功和对物理现象的理解程度。试题都是基本的知识点,如选修3-3的等温图像、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微观计算;选修3-4中的激光的问题、光的干涉和折射的计算;选修3-5中的光电效应图像、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逸出和氢光谱的计算问题都是基本问题,平时的训练中都练习过了,虽然考到了动量如何变化,但动量守恒的问题没有了。选做题今年比较科学地减少了考查点,没考复杂、边角、零碎的东西,从而也减少了学生的答题量,降低了难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3.实验题紧扣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
2008年和2009年江苏高考卷所考查的电学实验是测电阻,并对测电阻实验进行了创造性改变。2010年江苏高考试题,注重基本实验和方法的考查,电学实验考查的是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用I/U-R图像解决问题。力学实验考查的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题中增加了空气阻力,有创新因素。整个实验题,难度不大,比较容易得分。
4.计算题难度小,压轴题计算繁琐。
计算题第13道题属于基础题,初学感应电动势的同学就可以正确解决。计算题第14题属于力学综合题,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和动能定理的知识都涉及其中,其中最后极值的计算,需要基本不等式的知识,难度适中,是比较好的试题。计算题第15题并不是新题,与2008年和2009年的最后一题相比,不同之处是难度设计在计算上,而不是物理过程中,物理过程比较容易分析,数学计算要求较高。
三、2011届高三物理复习建议
1.准确把握学科复习要求,认真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考试难度有所下降是必然趋势,同时要保持江苏高考试卷的特色,试题新颖且与生活科技密切联系,试卷又必须有一定的区分度。因此,正确理解和把握复习要求是所有教师面临的课题。我们认为,降低难度是在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方向上不要再过渡深挖,少些难题、偏题,而多在中档题上下功夫。但同时也要注意,在复习过程中不能盲目降低要求。
高考物理必做模块必修1、必修2、选修3-1和选修3-2,包括了力和运动、功能关系与守恒定律、场、电磁感应等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占96分,知识、能力考查难度大多集中于此,因此复习要充分,对一些重点内容要适当加深、拓宽;选做模块(选修3-3、3-4、3-5)部分占24分,难度为中、低档。复习面要铺开,不深挖。必做模块与选做模块在复习时间的分配上约4∶1,高三上学期完成一轮复习。
2.加强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学习研究。
(1)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国家考试中心指定的课改省份的物理考试说明、省考试院制定的物理教学要求、即将出台的江苏省2011年高考物理考试说明等。考试说明是根据现行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制订的,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试说明中对考查的知识范围、各种能力要求、试卷题型和难易程度的控制等均作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了解考查的知识范围,凡是考试说明中未列入的知识点和实验,不会出现在高考试卷中,这一点要坚信。但是对每种知识考查的深浅程度却不易把握。如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连接体的问题时,只限于各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情况,平时就没必要去解加速度不等的问题。这里我们要说明的是,加速度相同只是定量计算时的要求,如果是定性讨论则可以不受此限制。另外,不能把考试说明中的I、II两个层次与试题的易、中、难作简单对应。实际上I、II两个层次的知识标明了其在高中物理内容中的地位,II层次所列知识为高中物理的重点核心内容,学好它对学好其他知识有关键作用,当然是考查的重点,但具体考查这部分知识的试题不一定全是难题。正如全电路欧姆定律是II层次的重点知识,但考试中很多出现在选择题部分,而且相对比较容易;相反自感、电容是I级要求,但最近两年在选择题中却是难度系数很大的题。因此在阅读考试说明时,一定要仔细领会其中含义,准确把握重点知识的深浅度和复习的要求,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
(2)认真研读教材。课本最能体现新课标的思想,抓课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编写思路和脉络;分析教材探究性实验设计思路和思想方法;分析课本习题呈现的课程理念的形式和特点。
(3)对照2010年考试说明,认真研究2010年江苏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吃透命题思想。2010江苏物理整卷平和,符合五严新政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实际,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能力,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是有益的。只有明晰高考形势,才能把握好复习的起点和难度。
3.强化基础,提高能力。
(1)第一轮复习是夯实基础的关键,在每一单元的复习中都要共同明确这样几点:①本单元包含哪几个知识点,等级如何?②本单元有哪些能力点?包括哪些研究问题的方法、解题的技巧等?③本单元有哪些典型的题型?高考反复考的是哪些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