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必修1) 福建省鹤峰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冲A新方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0-30 09:56:47

●史论共享

1、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它的主要特点是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18世纪以后)内阁权力开始膨胀,英国议会的黄金时代过去了。

2、英国实行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英国国王虽是国家元首,但无实权,不负实际政治责任,因此,英国实际实行的是议会内阁制的共和制。而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制的共和制。在这里显示出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的不同。

3、在德意志,世袭的帝国皇帝仍然保持封建专制时代的权威,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于一身。

4、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施,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

        ●考点梳理

考点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

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

①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了议会,资产阶级与王权的矛盾日益尖锐,终于在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斯图亚特封建王朝被推翻。

1688年,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被迎立为英国国王,复辟王朝的统治结束,这场不流血的政变,史称            ”,它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1689年,议会制定《权利法案》。

2)限制王权的法案

①目的:限制王权,扩大     的权力。

②主要内容

《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利,确保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后来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

《王位继承法》1701年,议会又制定了《王位继承法》。对王权做了进一步的具体限制,并把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都掌握在议会手里。

3)意义

这些法令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后来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逐步确立。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形成

①内阁的名称来源于枢密院——国王直辖的最高咨询机构。光荣革命后,国王经常在一个小密室里召集几位重要的枢密大臣商讨国家大事,人们称之为内阁会议。

②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逐渐成为惯例,就需要一个人来主持会议。1721年,财政大臣、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成为实际上的第一位首相。开创了           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2)特点

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组成责任内阁。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②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③由于英国首相身兼政府首脑、议会党团领袖和多数党领袖,握有行政大权,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