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考点梳理:解放战争
【分析预测】
近几年各省市高考对本课的考查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重点,题型侧重于材料题,考查单元知识的大总结,注重与本单元相关知识的联系,包括中国史和世界史。“内战的爆发”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考查注重基础知识。
【知识梳理】
一、内战的爆发
(一).抗战胜利后的形势特点:
(1)国:蒋介石的独裁内战政策,“假和平,真内战”策略。
(2)共:中共及其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全国人民,包括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
(3)美:扶蒋反共的政策。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重庆谈判:
1.时间:
2.成果:国共双方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3.局限: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三)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重庆
(四)内战的爆发(战略防御):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1947年6月晋冀鲁豫刘邓大军横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意义: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人民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2.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战略决战
战役 |
辽沈战役 |
淮海战役 |
平津战役 |
时间 |
1949.9-11 |
1948.11-1949.1 |
1948.11-1949.1 |
部队 |
东北解放军 |
中原、华东解放军 |
东北、华北解放军 |
指挥 |
林彪 |
刘邓、陈毅 |
林彪、聂荣臻 |
成果 |
歼敌47万,解放东北全境 |
歼敌55万,长江北岸解放 |
歼敌52万,华北解放 |
意义 |
歼敌150多万,国民党主力基本消灭 |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谈判:
2.渡江战役(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近代史从此结束;为新中国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斗志;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
【真题演练】
(2009高考广东单科)(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
问题:
(1)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6分)
(2)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级揣摩了哪些纲领和政策?(4分)
(3)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分)
【解析】第一问,首先要理解梦想的含义,“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梦想,就是近代中国独立自主、民主富强的革命任务。其次要清楚中国社会各阶级应该包括了无产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等。第二问注意提示时间——“近现代”。第三问回顾教材和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参考答案:(14分)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6分)
(2)农民阶级:《天朝天亩制度》。(1分)资产阶级:平均地权。(1分)无产阶级: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3)重返联合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等(4分)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