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五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选择题
[2012•南京]右图为西汉“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中“①”处应为
A.长安
B.涿郡
C.临安
D.广州
[2012•山东泰安]探究历史发展的共性是历史学习的任务之一。新航路开辟和丝绸之路开通的共同影响是
A.促进了沿途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B.开始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促进了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的交往
[2012•江苏宿迁]下图所示的线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为这条线路的开辟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首推
A.班超 B.张骞 C.玄奘 D.郑和
[2012•深圳]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那么中原人开始吃上石榴、核桃等食物应该是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2012•成都]张骞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和探险家。下列历史名词与他无关的是
A.西域 B.匈奴
C.汉武帝 D.南方丝绸之路
[2012•广西贵港]西汉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形成了
A.和亲之路 B.丝绸之路 C.反击匈奴路线 D.出使西域路线
[2012•恩施自治州]日本是中国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中日交往有文字记载始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2012•江苏省连云港]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2012•滨州]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2010年6月12日,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人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
A.日本派遗唐使到唐朝学习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
D.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2012•聊城]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人物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A.鉴真 B.玄奘 C.郑和 D.马可•波罗
[2012•梅州]毛泽东曾评论说:康熙皇帝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清朝康熙皇帝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抗击外国侵略而采取的措施是
①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②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③平定准噶尔叛乱 ④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12•山东临沂]大陆泉州旅游协会与台南市观光协会,于2012年3月28日签署《郑成功史迹双向游》合作协议书,使两岸旅游交流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郑成功之所以得到海峡两岸中华儿女如此敬仰,主要是因为
A.他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
B.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
C.泉州、台南有许多郑成功史迹
D.郑成功史迹促进了两岸旅游交流
[2012•江苏省连云港]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来源:学科网]
[2012•烟台]作家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掀起一股读史热潮,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A.八股取士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2012•兰州]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收复前占据台湾的殖民国家是
A英国. B.葡萄牙 C.荷兰 D.日本
[2012•安徽]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A.君主专制 B.重农抑商 C.闭关锁国 D.对外贸易
[2012•江苏宿迁]18世纪,英王使者马戛尔尼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遭到乾隆皇帝拒绝。这反映清朝在对外关系上实行
A.尊王攘夷政策 B.休生养息政策 C.君主专制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
[2012•兰州]公元1405年,郑和这个名字开始载入史册。人们之所以怀念郑和,是因为他曾
A.英勇抗金,中君爱国
B.抗击倭寇,维护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定
C.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英勇抗元,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2012•德州]下图是古代某船队远洋航行的路线图,下面对此次远航活动的评论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探寻新路,寻找黄金 ②友好往来,促进交流[来源:Z.xx.k.Com]
③和平使者,扬威异域 ④殖民先驱,海盗鼻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2012•盐城]郑和与哥伦布是15世纪以来东西方著名的航海家。他们的远航活动
A.都以加强友好交往为目的
B.都途经非洲好望角
C.都有强盛的国家作后盾
D.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
[2012•河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下列史实能够彰显这种优良传统的是
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②义和团运动
③五四运动 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12•广西贵港]下列关于明朝表述正确的是
A.1368年朱元璋在北京称帝,建立明朝 B.明朝建立后在中央撤行省,废丞相
C.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美洲 D.16世纪中期,明政府派戚继光等将领组织抗倭
非选择题
[2012•重庆]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据记载,公元630年~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重用唐朝归来的留学生高向玄理、留学僧僧旻、灵云、惠云等人,依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以“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军事体制和以唐律为蓝本的律令体系,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大国崛起》
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划“√”;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划“╳”;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划“○”。
(1)大化改新前,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到中国。
(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的建筑、雕塑等技术。
(3)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4)日本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
(5)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1)(×) (2)(○) (3)(√) (4)(○) (5)(√)
[2012•湖南怀化]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国度。蜿蜒的陆海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交往的纽带:遥远而神秘的东西方国度,留下了中国使者的足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丝绸之路的开通主要归功于西汉哪一历史人物的艰辛努力?(1分)
(2)唐朝时期,中印、中日文化交流中最能反映唐朝文化兼收并蓄和博大精深特点的两件史实是什么?(4分)
(3)明朝前期郑和七下西洋,其船队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2分)
(4)从古代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1分)
(1)张骞;
(2)玄奘西游;鉴真东渡;
(3)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有理即可)
[2012•株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他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并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打败“反法同盟”,维护了法国革命成果,扩大了革命影响。后来,他对被占领地区的奴役和掠夺,激起人民反抗。1812年,他率军入侵俄国,惨败而归。欧洲大陆的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瑞典等封建 国家和英国乘机围攻法国。在1813年秋天的莱比锡战役中,法军失败。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摘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清军入关后,沙俄强占雅克萨、尼布楚等中国领土,作为其侵略据点。1685年,康熙帝派清军分水陆两路进攻雅克萨,俄军被迫投降。但清军撤走后,沙俄又重返雅克萨。1686年,清军再次进攻雅克萨,俄军损失惨重。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边界问题。
——摘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2012年4月10日,因菲律宾军舰欲抓扣我渔民,引发中菲南海对峙。针对这一事件,人民日报海外版评论:“一是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有丝毫让步。二是和谐稳定是中国要维系的大局……。应该说,通过直接谈判和友好协商处理争议,仍是当前解决黄岩岛问题的最佳路径,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将这种努力进行到最后一刻。……”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评论
(1)请回答材料一中“他”是谁?(2分)
(2)根据材料一回答,“他”发动的对外战争性质有何变化并导致了什么结果?(4分)[ ]
(3)根据材料二回答,你如何认识康熙帝组织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2分)1689年,清朝与沙俄通过平等协商,签订了什么条约?(2分)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