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备战中考历史冲刺第十三单元(含答案).doc
考点聚焦
本单元讲述的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过渡时期的历史。这一时期是新中国的起步阶段,尽管时间较短,但对中国的发展影响深远。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历史意义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内容。
2.西藏和平解放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本单元考查的重点之一,复习时,要注意联系历代有关西藏的管(治)理情况和民族政策。
3.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是为巩固新中国政权而进行的两大斗争,一是国内,一是国外,同其他知识联系性较强。
4.《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一课涉及新中国内外政策的基石,一是宪法,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家大政方针中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5.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的重要内容,它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知识框架
基础、能力、提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 )
A.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B.确定了国歌、国旗和首都
C.选举产生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确定采用公元纪年
2.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宣告:“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表明中国( )。
A.结束了l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B.彻底消灭了剥削制度
C.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已经完成
D.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三大战役胜利结束
B.国民党政府垮台
C.新中国的成立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4.下列关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B.迫使美国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C.为国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D.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5.坐落在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在醒目的位置陈列着两个著名人物的雕塑,其中一位是毛泽东,另一位应是( )。
A.林彪 B.刘伯承
C.邓小平 D.彭德怀
6.下列关于万隆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政府派陈毅率代表团出席了万隆会议
B.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是出席万隆会议的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C.会议开得非常顺利,与会各方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
D.“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共同抗击帝国主义对亚非各国的入侵
7.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概括,正确的是(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B.互相团结、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C.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和谐相处、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