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8年中招历史试卷第24小题分析
2006—2008年中招历史试卷第24小题分析
灵宝市二中 张科峰
在历年的中招历史试卷的命题上,越来越体会到试题的灵活性,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考核学生能力的多元性.现面是我对近三年来中招历史试卷24小题的分析,仅供大家参考.
2006年考题
24、(4分)在中外近现代历史上涌现出了大批杰出的人物,请列举一位与提示相对应的人物。
⑴维护国家统一:
⑵促进民族独立:
⑶促进思想解放:
⑷促使先进社会制度确立:
体型特点:组合列举题是使用较多的题型。同列举题功能相似,试题体现归纳、综合意识。与传统列举题不同的是,其设问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降低了试题的难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这一种题型相对而言比较灵活,考的知识点比较分散,但是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考察学生总结归纳历史人物的能力,中外史上有很多伟人,他们对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进程都起到过一定的推动作用,或是思想家,或民族英雄,或政治家等等.
考察内容:考察中外历史上伟人的功绩方面突出成就,学生必须能够区分哪些人物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哪些是促进民族独立的民族英雄,哪些是进步思想家,哪些是创立新制度的奠基人.有的学生容易混淆这些伟大功绩的所属领域.
易错问题:学生容易混淆历史概念,比如,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有的人写罗斯福,促进民族独立方面又写的是林肯,促进思想解放写的是毛泽东,促进先进制度确立写的是马克思,注入此类,其原因在于,一是没有理解题意,二十对这些伟大人物的地位和成就认识不清,三是缺乏判断的能力.
应对策略:此类考题的应对策略,首先必须学会审题,明确命题人的考试意图,二是要熟悉课本,对课本中简要阐释的伟人事迹必须清楚,三是要会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历史成就所处的领域.此外,多进行一些课外的阅读增加知识储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2007年考题
24、(6分)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右图)
材料二:董建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大会上讲道:香港回归祖国的形式和过程,是超凡政治智慧的创举。香港,在世界各国目光的注视下,接受了一项开创历史先河的殊荣。文明深信不疑,一定能够克服历史新事业带来的一切挑战,香港的明天会更美好。
材料三: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过程和结果时说:“对于我们来说,这不是胜利,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是李渊在我们之上的尔有丝毫不愿妥协的对手打交道。”
(1)材料一中的场景具体发生在什么时间?(1分)
(2)材料二中“超凡政治智慧的创举”之的是什么?对香港的未来做了怎样的展望? (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单概括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条件有哪些(3分)
题型特点: 材料分解析题是常规题型,这类题型的命题立意呈主观化、开放性特点,是历史卷的主要题型。此外,将生动的历史图片运用到题中,激发学生思维。
考察内容:这道题目的设置显然是考核香港回归的有关历史知识,因为2007年是香港顺利回归10周年,属于带有周年纪念意义的热点考题.
易错问题:学生在第二问的设置上,不大明确“超凡政治智慧的创举”的含义,因为导致失分.此外在最后一问香港顺利回归的原因上概述不够完整,不够全面,语言不够精炼简洁.
应对策略:此类热点问题一定要多加重视,最好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系统的复习,类如今年是建国60周年,所以一定要在这一主题下尽可能的多设置一些相关问题,做好充分准备才行.此外,在做材料题目时,一定要对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进行指导和训练,要答出要点,条理明晰.
2008年试题
24.(3分)20世纪以来,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一系列国际会议的召开对世界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会议名称。(每小题写出一例即可)
(1)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会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提高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会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题型特点:这一题型和2006年相同,属于组合列举题, 试题体现归纳、综合意识。
考察知识:该题目的设置突出了一个主题,即中外史上比较重要的国际会议.这一题的设置既有中国,又有外国,既有近代史,又有现代史,跨度较大.因而要求学生在历史复习中一定要注重同类问题的归纳,有纵横联系的意识.
易错问题:前两道题相对比较容易,学生失分较少,第三问失分较多,原因在于,首先学生没有明确该题问的是会议,有的学生答出抗美援朝战争,导致失分.其次,学生身体不清,没有看清问的是新中国,有的答出遵义会议等,此外,学生不明确哪些会议具有此意义,有的答出十一届三中全会.
应对策略:在平时的复习中多以专题的形式,对同类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对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要进行强调其意义的重要性,要学会发散思维来应对日益灵活的中招试题.
总之, 主观试题内容开放,具有活动性、实践性、运用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特点,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进行培养和指导,才能在以后的中招考试中夺取优异成绩.
以上内容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