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二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21 16:32:34

考点二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考点聚焦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发展;建设成就与模范人物。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文革“的发动,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国民经济在曲折中前进。

 
考点详解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19561966) (《中国历史》第四册P121P125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与地点:1956年,北京。
(2)主要内容:①指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③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

(3)意义: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但是,由于当时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1)出现的原因:①忽视客观经济规律②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③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④急于求成,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2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失误1958年党中央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

3.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
   为了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党中央1960年起调整国民经济,到1964国民经济全面好转,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

4.建设成就与模范人物
1)建设成就:主要工业产品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实现了原油和石油的全部自给。结束了靠“洋油”过日子时代。新兴的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工业和航天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这些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2)模范人物: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解放军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
 

(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 (《中国历史》第四册P127P132
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原因:60年代中期,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的分析。
目的: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2)发动:1966年夏,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文化大革命”的通知。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和邓小平。以后连续接见外地来京的红卫兵和群众,全国掀起了“大串联”的高潮。“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展起来。
(3)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1967年,王洪文在上海的夺权,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于是,全国进入向“走资派”夺权的高潮,一时间,学校停课、工厂停产,全国出现动乱局面。

(4)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刘少奇被诬陷,开除出党。
5)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1971913,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策划谋害毛泽东,发动反革命政变,结果被粉碎。
②“四五”运动:19761月,周恩来逝世。清明时,北京上百万群众到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悼念群众与“四人帮”发生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是“四五”运动。

197610月,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文化大革命”从此结束。
6)国民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①损失:十年“文革”,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使我国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②前进:

原因: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对纠正“左”倾错误作出了重大努力;同时,广大群众和干部对“左”倾错误也竭力抵制。
表现:十年间,我国的经济建设仍然有一定的发展。粮、钢、煤、原油持续增产,成昆铁路、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