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教案(川教版九年级下).doc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和大战的爆发,欧洲三条战线,西线三大战役,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美国的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后果、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从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能力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罪恶的战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性质和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
图示法,讲述法,朗读法,提问法,(录象法)
四. 教学步骤
复习导入:帝国主义的本性→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的对峙→一战的爆发
(一)萨那热窝事件—大战的导火线
在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明争暗斗中巴尔干半岛是争夺尔干半岛,的焦点。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展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思考:20世纪的巴尔干半岛是不是已成为火药库?
(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
到1914年时,巴尔干半岛已是战云密布。但恰恰就在这个敏感时候,奥匈帝国的王储即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却挑衅似的来到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视察军事演习,并访问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6 月底的一天,斐迪南大公夫妇的车队耀武扬威地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一个塞尔维亚青年突然冲上前去,勇敢地投出了炸弹。
(播放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的资料片)
两声清脆的枪响,结束了斐迪南大公夫妇的性命,这就是引发第一次世界爆发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