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教案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9-06 12:53:1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二.能力目标

  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教学难点: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人类何时进入蒸汽时代?

  学生: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并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以后。

  教师指出:今天这节课要了解的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又一次重大飞跃,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的情况。

  讲授新课:

  一、“电气时代”的到来

  教师请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内容。

  教师: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学生:法拉弟。

  教师:谁研制出发电机?

  学生:西门子。

  教师:电力在什么时候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学生:19世纪70年代

  教师:随后发明了哪些电器和电力交通工具?

  学生:电话、电报、电灯、电车等。

  教师: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使用更加方便和广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教师: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

  学生:美国、德国。

  教师:早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二、“发明大王”爱迪生 

  教师:爱迪生为什么被称作“发明大王”?

  学生:他发明了电灯等许多电器产品,其中正式注册的就有1300种之多

  教师: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请你根据这句话和书本、网络上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学生:所谓“天才”,虽然比常人聪明,但是更比常人勤奋。青年学生要想成才,首先必须具备勤奋的品格。

  教师:爱迪生等科学家为什么能够在科技领域取得杰出成就?除了科技成果之外,他们还为后人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爱迪生等科学家志存高远,年轻时就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们为了改善人类生活,热衷于发明创造,自愿献身于科学研究,专心致志地勤奋试验,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终于获得成功。他们这些崇高品格就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