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三高考备考会发言稿 2010年文综地理考纲解读
例:(08年上海高考)
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
(1).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A.先偏右后偏左 B.向右偏转 C.先偏左后偏右 D.向左偏转
(2).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 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转偏向力有关的是:
①上海至纽约飞行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 ②南亚地区夏季风的形成
③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反 ④秘鲁寒流在流动中呈离岸的趋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时间计算:地方时、区时、时区计算;昨天、今天范围确定;
4、晨昏线与各种类型光照图的判读;
5、地球公转的四大意义: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与应用、四季与五带的形成、太阳直射点的移运动规律;黄赤交角的形成变化及影响;
以上常考点要求能构建成知识网络进行正确理解与应用。
▲易错点:
1、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的区别。
2、180°经线与日界线的区别:例题分析见时间计算课件幻灯片28
3、时区与区时的区别与联系;地方时与区时的相互转化与计算。
4、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的理解。
5、光照图中的昼夜半球与两个日期图的区分(晨线、昏线与两条日界线的区别)。
6、近日点与冬至日,远日点与夏至日的区别。
7、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8、常见光照图的画法。(教师强调画图中要注意的地方)
9、黄赤交角变化与地轴和黄道面夹角变化的区别。
2、区分X科与文综地理,突出主干知识
文综地理与X科不同,考X科时课时多,考试试题题量大(30道选择题,5道综合题)考查面广,讲课时面上可广泛铺开,但文综地理课时少,考试时题量少,应以考查主干知识为主,因此,备考时应把握主干,突出主干知识,非主干知识可大胆舍弃,讲课中过难、过深、过广都会分散学生精力,淡化主干知识,弱化教学效果。讲地球运动,没必要追求广而全,花大量时间去讲地球视运动,等太阳高度等难题,让学生总觉得地球运动部分的难点无法突破。讲锋面系统时,讲清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及天气变化,我国的主要天气实例、以及锋面过境前后气温、气压变化曲线图即可;至于冷锋和暖锋雨区的分布、锋面的倾角、雨线的漂移方向等方面的对比,可不讲。因考纲要求是“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如果还全按以前的X思路讲,只起到了突出枝叶,淡化了主干的作用。又如海洋部分海水盐度及影响因素等知识可不讲,以集中火力,突出主干知识;反之,如果面铺得太广,支线太多,冲淡主干知识,分散学习注意力,降低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