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单元学习指导 2011年高考复习专题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11-04 10:12:45

在必修二中,本章内容“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被安排在人口和城市之后,在“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之前,本章内容既是前面内容的延续,又为下一章内容做好了铺垫。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是最主要的两种生产活动,而交通运输和通信属于分配环节,商业贸易属于消费环节,在中图版教材必修二中把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同放在第三章学习。
  农业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由前后紧密联系的三部分内容组成。主要知识结构见下图:
   
  能够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是怎样影响农民进行区位选择的,这是学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分析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其中形成条件实质上是农业区位因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具体运用;最后分析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是各种农业地域类型发展、各地农业生产活动结果的一方面的表现。

主要知识内容解析
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区位”一词是地理专用的名词,区位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农业生产所在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影响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称作农业的区位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具体见下图。
     
  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见下表。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条件 气候 光照和热量条件影响农作物种类、分布、耕种制度、产量,不同生物生长发育要求水分条件不同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种制度。年降水量大于400mm发展种植业,大于250mm小于400mm通常发展畜牧业
地形 影响生产类型、产量,平原适宜耕种业、有利于机械化,山地有垂直差异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能发展种植业,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也可发展立体种植业
土壤 土壤的酸碱性、肥力、土层厚度、土壤质地都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主要影响农业生产种类和产量 根据不同土壤类型种植不同农作物,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碱性土壤适宜种植甜菜等
水源 补充天然降水不足是作物稳产、高产的主要条件,对于干旱地区的绿洲农业、灌溉农业,水源是作物生产和分布的决定因素。 年降水量小于250mm的干旱地区除有灌溉水源外,一般不能发展种植业,主要发展畜牧业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根据市场需要、价格变化来确定经营规模大小和农作物品种。如工矿区、城市周围人口密集,农产品要求量大,主要发展园艺业和畜牧业,即城郊农业
交通运输 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园艺业、乳畜业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科技 作用与其他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培育优良品种、发展灌溉条件、改革耕种方式等 利用科技,改良品种、扩大农作物区位范围,变不利自然条件为可能条件,还要考虑投入与产出比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影响农业生产成本 选择劳动力成本低、劳动力素质高的地区
政策 增减种植面积、调整农业布局或生产结果 根据政策范围选择种类和种植面积
生活习惯 农作物种类、种植面积 根据习俗和历史原因选择合适品种,如印尼成为咖啡生产国、拉丁美洲乳畜业不发达、亚洲种植水稻等

  这些区位因素并不是永远不变的,但自然条件是相对静态的,一定时期内变化较小,而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较快。自然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条件,但并不是决定性条件。利用农业科技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种制度、改良不宜和不良自然条件来扩大某种农作物区范围或使之适宜发展农业。但人类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要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而且要考虑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市场是最突出的影响因素,影响经营规模和品种。交通条件和冷藏保鲜技术,使市场对农业区位影响在地域上扩展和减弱,使农业区域专业化市场成为可能,如美国农业带、荷兰花卉基地、阿根廷牛肉供应西欧。另外,政策、土地价格变化、劳动力价格上升、生活水平提高,都会带来农业成本的变化。

[1] [2] [3] [4]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