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三高考备考会发言稿 2010年文综地理考纲解读
2010年文综地理考纲解读
东华高级中学 李志炜
一、10年考纲与09年考纲比较的变化
1、考试时间、题量、分值与题型的变化
2010年广东高考文综试题总题量为41题,总分300分,政治、历史、地理三科拼盘,各占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平均每科50分钟。地理试题共13题,其中单项选择题11题(题号为1—11题),每题4分,共44分;非选择题2题(题号为40—41题),共56分。
2、考核目标要求与考试内容的变化
(1)考核目标要求与09年完全相同,一字不变。还是我们常说的四种基本能力:
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③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④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2)考试内容比例的变化
内容变化:考试内容必修部分与09年完全相同。变化之处主要体现在选修部分。其一,《旅游地理》被《城乡规划》取代;其二,《环境保护》内容有较大删减;其三,《城乡规划》与《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不尽相同。(具体删减略)
环境保护删除的内容
①环境及环境问题的概念。②人类与环境的关系。③自然资源的概念和主要类型。④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⑤非可再生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其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的应对措施。⑥非可再生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人类的环保措施。⑦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产生的问题、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⑧环境管理的概念、基本内容和手段。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和全球合作行动。⑩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有的态度、担负的责任和应采取的行动
比例变化:
模块 |
2009年高考 |
2010年高考 |
自然地理 |
30%左右 |
约32% |
人文地理 |
30%左右 |
约68%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33%—34% |
|
选修模块 |
6%—7% |
两点推测:
①选修内容出现在综合题中,是否意味着2010年综合题会涉及到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方面。
②自然地理(必修一)占32%,区域可持续发展中还会涉及自然地理,那么最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各达到50%。自然地理内容比例的略有增大,意味着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考查更加注重。
3、题型的变化与考查难度
选择题只有单项选择,没有传统的双项选择题。综合题:基本为填空或简答题,不再有不定项选择(考纲范例也是如此)。据权威人士称:二道综合题中一道以自然地理为主,一道以人文地理为主。选修本不单独命题,环境保护与城乡规划内容可能会在选择题或综合题中体现。就考查广度和深度来说,2010年试题考查难度应比全国文综浅,高难度、大文字量、计算量的试题出现几率应小。广度上,2010年试题广东题会涵盖地理学科的表层知识,以读图题、材料题、案例分析资料组合等形式出现。选择题只有单选,看似难度变小了,但由于题量的减少,试卷涉及的知识点明显减少,因此单项选择题涉及知识的广度有可能拓展,题目的综合性加大,就是说有可能选项中四个答案涉及了四个方面的知识,从而满足尽可能对主干知识考查的要求。
如:单一知识选择题
(08广东)10.此时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是
A.四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大于二分之一
综合性选择题
(08)11.对该日的地理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速度最慢
B.台北处于一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
C.西安日出时间大约在5时左右
D.日本东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广州的小
综合题会体现综合特征,即一个综合题可能涵盖的知识点多。
二、备考的两点建议
1、研读考纲,解读考点
考纲,只是一个纲要,很多考点高度概括,需要老师们根据经验去仔细领会考纲内涵,解读考点,细化考点,把握考点。如地球运动部分,考纲上就一句话:“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一句话包含的考点很多,可从地球运动的重点、难点、常考点、易错点等方面去解读。
地球运动考点解读:
▲重点难点:
1、地球自转速度特点及应用;
2、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3、时间计算(地方时、区时、日出日落时间、日期计算等);晨昏线特点及应用
4、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理解;昼夜长短的计算、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应用;
(2)太阳直射点的移运动规律——理解,会画图,并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结合理解。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应用。(难点)
(4)黄赤交角产生原因——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及影响——应用;
(5)四季和五带的形成原因——知道。
(6)太阳视运动图的判读;(难点非常考点)
(7)日出日落方向的判断。(难点非常考点)
(8)正午日影响朝向的判断。(难点)
▲常考点(高频考点):
1、地球自转线速度特点及变式应用,常结合图表考查读图能力;
2、地转偏向力应用——结合实例讲解:对大气运动、对河流、对洋流等水平运动的物体;及设计实验证明等。